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助念的條件

  助念的條件

  

   我們學佛,要增加自己的正氣,要增加自己的福德和功德,又要回向這個世界,又要幫助衆生。唯一依靠的資糧就是戒、定、慧,有了戒定慧之後,就是“慈悲心”這叁個字。慧就是空性,有了空性的見後,自然而然會對衆生生起難忍的悲心,空性加悲心就等于菩提心,真正的慈悲心是要有空性的正見的。

   目犍連尊者,當他證得阿羅漢果位之後,他當下的念頭就是:我媽媽在哪裏?不單是他,所有證得空性的人,第一個念頭都會想起:我的父母親在哪裏?我生生世世的父母親在哪裏?當想起自己的父母親,想起生生世世的父母親,會發現往劫的父母,大多數都墮落在叁惡道中,所以油然的就會生起一種難忍的大悲心,會生起度衆生的心。

   我們現在勝義谛的慈悲心,不一定很多人有,但是俗谛的慈悲心還是很多,我們在座的很多人常常會去“助念”,也常常參加超度、追薦。清明時節中國人都有掃墓、思親報恩的傳統習俗。怎麼樣去利益我們的曆代宗親?乃至怎麼樣利益我們這個人天?這個叁惡道的衆生?它的基礎就是從戒上生起來的。

  

   所以反觀,給別人助念效果的好壞,助念者本身有沒有慈悲心,這是第一條件,第二你有沒有空性的正見。如果這兩條都有了,特別是出家人,有資格做經忏。但是還要一種力量,才能決定你能把這個牌位的衆生鈎召來,超度掉。有慈悲心,這些衆生就願意來靠近你。但是如果你沒有空性的見,你就沒有辦法讓它見到佛的光明,能見到佛的光明,它就能得度。還有一種力量,非常關鍵,就是戒的力量。雖然有慈悲心,也有清淨見,但是戒的力量不夠,有時候度衆生的力量也不夠,也達不到度衆生的功效。

  

   所以我們實踐佛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這叁種力量:戒的力量、慧的力量、還有慈悲心的力量。以後去助念的時候,要找法師給你授八關齋戒,或者自己跪在佛面前,模擬地受八關齋戒。最好盡形壽持五戒,比如我們在家的菩薩,盡形壽持五戒。你有五戒的莊嚴,再有慈悲心,加上一心不亂地持佛名號,被你助念的人才有福報,散心雜的話或者心意不專,效果都不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