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性裏的音樂

  中國字均有其意思,造字循著一定的法則,每一個字造時皆有解釋。中國文字依六法構成: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象形,如“馬”字有四條腿,“鹿”字上有一點,“羊”字上有兩點,都表示鹿和羊都有角。“牛”亦有“撇”,因爲牛往旁邊的那股牛勁很大,所以每個字皆有其意義。這六法皆要懂。此外,遝有六藝,即是禮、樂、射、禦、書、數。孔子有叁千學生,通六藝者唯七十二人。“禮”是禮儀。“樂”是音樂。“射”是射箭,也包括武術。“禦”在古時是指駕馭馬車,現在則包括開汽車、飛機、輪船等。“書”是書法,大體上分出爲篆、隸、楷,行、草五種。“數”是數學,所謂“知某數,識某名”。現在人造火箭、飛彈,皆是本著數理發明。如用電腦按鈕,控製火箭飛得多遠,皆不超出數理之外。

  至于音樂,在佛教的唱念,即是屬于音樂。敲木魚有節奏,便有功德,若敲木魚有脾氣,或敲太大聲,或太小聲,便有罪過。唱贊是以音樂來供養佛。若一邊供佛,一邊發脾氣,你想佛會高興嗎?本來用音樂供養佛是很有功德的,可是你一發脾氣,唱也不好好唱,打法器亦打得烏煙瘴氣,那就有罪過了。

  修行是從各方面著手,無一處不是修行處。並不是打坐或拜佛才是修行。吃飯、穿衣,乃至一舉一動皆是修行。修行就是要調身調心。調身是令身體不生疾病,保持健康,但不是矜矜貴貴,冷也不行,熱也不行,渴也不行,餓也不行,把身體慣壞了。要用克製鍛煉的功夫,只要不傷害它就可以了。不是把身體珍貴得像一塊玻璃,碰也碰不得。要在日常生活裏來鍛煉,才是修行。行住坐臥,無時無刻不在修行。修行不是說做早晚課才是修行。平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要合節奏、合規則,因爲我們每個人自性,皆有自己的“音樂”。要修得心平氣和,不生煩惱,無人無我,沒有無明,若嫉賢妒能,或好高骛遠,或想出風頭搞個名堂,這些皆不是音樂。每日修行合法,那就是音樂。把自己修得心平氣和,陶冶性情,則根本不需要到外邊去找音樂。就因爲你心不平和,故要假借外邊的音樂來平衡自己。若心能平和,時常洋溢著一股祥和之氣,那就是真“音樂”。而“禮、樂、射、禦、書、數”這六藝,盡包括在自性當中了。你若能終日不說一句廢話,不打無謂的妄想,能把自己的心調得安穩泰然,無拘無束、無挂無礙、無人無我,無是無非。你說這不是音樂是什麼?孔子在齊聞韶,叁月不知肉味。你若懂得自性的音樂,不要說肉味,連水味也不知了。酸甜苦辣亦不知道了。始謂達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之境界矣!各位要注意:切勿將自性當戰場來鬥爭,那就不是音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