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禅定要訣
問:修法是否要雙跏趺坐才圓滿?
師:修法主要在于修心,心時時安住于法、報、化叁身之任何一身而修,或者叁身齊修即可。但雙跏
趺亦有其殊勝處,即久盤能不傾倒,脊骨正直,氣脈流通,髒腑安適。故以雙跏趺持心最爲圓滿。
問:爲何覺得躺著修,總比打坐來得容易靜下來?但躺著修又覺得不妥。
師:不!臥禅也是可以的。因爲你打坐未坐慣,一會兒腿酸,一會兒肩重,不容易定下來;躺著舒舒服服,心就定了。
不過我們雙盤的時候,入定較可持久,身體也不會傾倒,氣也容易入中脈。如果雙盤不行,單盤也是可以。但如果定得深,幾個小時就好像剎那,到此如非雙盤,便需用護帶保護,免得跌倒。即使雙盤,前面也要有修桌之類護持才好。
問:打坐時,眼睛睜開要睜多大?睜太小就很容易閉上。
師:閉眼也無不好,只要不昏沈即可。但有些法,必須睜眼觀對面虛空,則須依法而修。又閉眼易見幻相,睜眼則幻境較少,亦不會胡思亂想,或喜或懼,受七情六欲所牽。
問:倘上座後,頗覺身心未能安定,或有障礙,應當如何?
師:每天早上,或每座修法之前,先持一0八遍大白傘蓋咒,即可免去身心不安之障礙。
問:水晶是否能幫助入定?
師:有些人打坐時妄念紛飛,若手上各握一顆水晶,則容易攝心而達靜境,且手腳不易發麻酸痛。若置水晶于桌,則不易有煩惱,心常安甯。又水晶愈大,力量也愈大。
問:一天當中,何時最易入定?
師:早上一醒,及深夜時,修法最易入定。因爲晨起時,外塵尚未紛然入心,而深夜則最寂靜。這兩
段時間,最易入深定。
但入定時,須特別注意小孩突然闖入,或眷屬吵鬧。因爲在深定中,若受驚嚇,要很久才能恢複。因此,在家居士修法,應以如幻爲主。要有寂靜的環境,才能入深定。
問:是否在定中,都不能受到任何幹擾?
師:在深定中,不宜受到幹擾。但一般人,不易到深定之程度,通常雖然外表看來似是入定,腦中卻微細妄念不斷。因此,本宗許多修持方法,都是將妄念引導到勝境上。
問:禅定時,如何避免受到臨時的幹擾所驚嚇?
師:若在入定前,提示「他」可能在定中會受到某種幹擾,則真正發生幹擾時,即不受驚嚇。
我講的「他」是誰?
弟:不過是個妄念。
師:對!提示的是個妄念;而覺照的是體性真如。能觀照者,即真如覺智,本寂本照。于寂照之時,無寂照之念,無虛空之量,法爾如斯。
問:睡夢中受到驚嚇,是否與深定中受到驚嚇一樣不易恢複?
師:受驚嚇,在睡眠與平常狀態雖有差異,但非如定中影響之大。
問:住于空定時,若突然有事,是否可以馬上出定,離開座位?
師:白天上班時,入空定不適宜,因深定中,會因外界突然的幹擾而受驚嚇。最好晚上回家入定修持,將電話拿起,也莫與小孩同一房間,以免幹擾。
問:夏天修法可否吹風扇?
師:修法時,風扇不可對身體直接吹。若覺太熱,可將風扇先吹到牆上回風,即可減卻暑熱。此外,修法時兩膝及兩肩皆應以毛巾覆蓋,此四處關節,打坐時若受風寒,極難痊愈。女衆對小腹前後,亦應加以覆蓋,以免生育障礙。
問:有一次自己用離念的方法,當時頭很暈,就往後一著,找「到底哪一個在頭暈?」才如此往後一離,就感覺一陣光進來。當時我不理它,想任何現象都當作加持,這光進來就變成像太陽一樣。這時我心中卻起了雜念,我就想:「雜念也當成自性顯現。」這光就好像變成氣,往腳上流去,而與自己合一。
師:衆生所以接不到諸佛的加持,就因爲妄念一直在動。當你開始找「哪一個在頭暈」時,到無可求處,思路一斷,那個境界就來了。不過這不是開悟。
問:第二次再有這種情形時,那種感受到喉嚨就停住,無法下去,以後就再也沒有這種情形了。
師:如用觀想的方式讓它下來,則有助于通氣脈。但勿執著,亦勿期待,心中若有期待之念,則是妄念,與本真相違,與諸佛不相應。應以無所求心,繼續安住本空本寂之本體。傳承諸佛的加持,或是本尊的加持,都要通過「禅定」而得更殊勝之加持。
問:初打坐時,氣會流動,或是跳動,或是震動;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比較寂靜,心靈上也比較靜,對外界的感覺也很敏銳,思想十分清晰而沒有煩惱,甚至沒什麼念頭。在此情況下,一坐就二個鍾頭,而時間過得很快,這是不是在一種定中?
師:這是定中。若是明明了了,又不染六塵,就是正定。
問:是那一種方式的定?這種情形,有一次在禅七時,以吉祥臥而睡,一轉眼,天就亮了。
師:這是深定,可說是睡忘。早上醒來,是一個人一天中最清淨的時候,各種瑞相境界,在此時最容易現出,因六塵未染。但是即使瑞相或是光相,都不要住著在其中。
問:只是最近都沒有打坐,所以心比較亂。
師:像我們能夠有緣接觸到密法,怎麼可以停止修行?那是多大的浪費啊!以我本人來講,我一天到晚,都想找更多的時間修行。因爲我們修佛法,修密乘,不僅是爲自己脫離輪回而修,而是爲廣度六道衆生而修。所以自己若不能時時刻刻都定在體性中,就要養成持咒的習慣。持咒時,即使心散亂,亦與佛心相應,因咒即是諸佛之心。持咒習慣養成,即使不持,自然在持。當你持咒時,依經上講,即使你嘴裏罵人,天龍八部聽了,仍是清淨咒音。可見它消滅了我們多少罪過和業障,有多大的功德!若打坐、持咒、修心,是發願爲了度衆生而做,功德更是無法衡量。當然,我們修法,並非爲了功德,就因我們不爲功德,所以功德更是無量無邊。你從現在起,切不可浪費時間,要好好修,珍惜每一分鍾。
問:靜坐時,似睡非睡,但咒音不斷,是何現象?
師:靜坐中似睡非睡,但咒音綿續不失,則是在定中。
問:入定與睡眠有何不同?
師:睡眠時無覺無知,心不明白,即使作夢,夢境亦無非人我得失。入定則心中了了常明,與睡眠昏昧無覺不同。
問:夢幻和打坐的境界,有時十分相似,要如何去區分?
師:不用去分別。靜坐時,亦是如幻如夢,亦是人生大夢中之一景,亦是以幻身做幻業,何必徒費精神,再去分別幻境?
問:靜坐中似預見次日發生之事,是何原因?
師:若能安住本體、覺照,則過去、現在、未來都統一,顯在眼前,是修持進步的現象之一。但應任它來去,千萬不可執著。
問:禅定中的輕安,是否即是真實的安樂?
師:禅定中感輕安,是進步的現象,是一種過程,而非究竟。只是于此叁界火宅中,暫得陰涼處歇息,而非究竟安樂。因有短暫的輕安,便仍有長久的不輕安,仍屬生滅法,不同于證到自性永恒的寂靜喜樂。自性的常樂,不同于世間的快樂,乃是無任何恐懼悲哀、亦無任何希冀與失望之清涼快樂。它能起大用,令衆生永遠脫離苦惱與恐懼,證常樂清淨。
問:修法時,覺得周圍變得較爲明亮,是何原因?
師:此表智慧逐漸開朗,是進步的現象。但不應住著,一住著便成更上一層的障礙。
問:修法時,眼前境象會模糊而且晃動,是何原因?
師:此乃「空色」之一。空本無色,但我們在修持過程中,會有一些境界如幻現前,以肉眼可見,謂之「空色」。稍入定境,最初現前的是煙霧相,由身邊逐漸起煙相,漸漸遍滿整個修室。更進一層,則爲陽焰相,有如沙漠中的水蒸氣,受陽光照射,而反映出彷佛水景的蜃影搖動景象。定得更深一些,則出現如同螢火蟲一般,一點一點的光明,圍繞現前,若經常現前,則表示常在定境中。到第四階段,則出現如老式煤油燈燈心的光明,恒時現前而不動搖,不會時現時隱。像這種不同層次的定境,所現之不同現象,共有八個階段,方到究竟。如不執著,亦可視爲修持中的裏程碑。
此等空色,在修持無上密法之過程中,均爲正常現象,只要稍具定力,便會顯現。但決不可期待與執實,否則便易招感障礙,外邪化爲本尊、祖師、或佛菩薩的形相,乘你貪求神通、貪得成就之心,而教以咒語、手印,終至使你淪爲魔眷。因此,在修持過程中,對顯現的任何光明與現象,均了其如幻,不可執實,菩提大道才會坦直而沒有障礙。
問:將入眠時,爲何會見到煙相?
師:煙相多爲塵境不染、將入定前之現象。入眠時塵相漸減,故見煙相。
問:是否只有在定中,方能有現量之殊勝境界顯現?
師:初步要打坐在定中方顯,久後當行住坐臥都在定中,則隨時可現前。
問:有時專心持咒,未注意到外境,而被水燙到,這樣算是正常嗎?
師:那是因爲你專心在咒上,而忘了外境,這是正常的現象。但若你要注意它時,你的敏銳度仍是存在的。
問:持咒時,覺得全身很緊,很難受。
師:觀想太過勇猛,往往覺得勞累緊張,此時應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