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P59

  ..續本文上一頁願看作本願,把其他四十七條疏忽了,這是錯誤。諸位要曉得,古時候日本法師沒有錯誤,但是現在日本法師有這種錯誤觀念。我們要知道,四十八願每一條都包含其余的四十七條,《華嚴經》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第十八願只要缺少任何一願,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就不能稱爲「本願」。因此,日本淨宗與中國淨宗沒有分別,若有分別,只是人事的分別,教義、教理上沒有分別,方法上也沒有太大的分別。21-90-73

  問:《法照大師略傳》中,文殊菩薩爲法照大師摩頂授記,請問是否也是爲我們念佛人授記?

  答:這個話講得通。由此可知,真正念佛人得諸佛護念,菩薩擁護。21-90-74

  問:十二祖徹悟祖師做的「彌陀百偈」雖好,但不易明白,請問念佛有哪些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答:我曾看過「彌陀百偈」,但現在已記不起來了,必須把偈子找出來看。念佛法門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太多了,不但我們無法說得盡,諸佛如來也說不盡,可是總綱領、總原則都在叁經一論當中。

  清朝鹹豐年間,魏源居士將《普賢菩薩行願品》附在叁經之後,稱爲「淨土四經」。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又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之後,稱爲「淨土五經」。現在中國大陸有些出家人極力反對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說這是居士會集的,決定是錯誤,不可采用。「居士做的,我們不能相信」,豈有這種道理?居士成佛的有很多,出家人墮地獄的也不少,問題不在出家、在家,是在真修行。

  居士是否能講經說法?與釋迦牟尼佛同一個時代的,維摩居士也天天講經。維摩居士講經如不如法?釋迦牟尼佛不但贊歎,而且還派遣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等人,時常到維摩居士座下聽經,對維摩居士的禮敬是頂禮叁拜,右繞叁匝,與對佛的禮敬一樣。升座講經是代佛說法,不論男女老少,比丘、菩薩一定要頂禮叁拜,右繞叁匝。

  所以,一些人不讀經,完全憑自己的意思來排斥,這是錯誤的。我們遇到這些現象,避開就好,佛法教人決定不與人爭,爭論就不是佛法。因此,他說他的,說累了就不說了,公道自在人心。21-90-74

  問:若不求生西方淨土,即使菩薩還有隔陰之迷,請問是指哪個階位的菩薩?

  答:《華嚴經》講:「七地以下的菩薩都會退轉。」若放寬一點講,十法界的菩薩決定會退轉,所以至少要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也就是圓教初住菩薩,才能保證不再退轉。這也就是禅宗講的「明心見性」,即「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如果沒有到這個程度,一定會退轉。換言之,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破一品無明,在現前時代是不可能的。這是倓虛老法師講的,黃念祖老居士也如此說,所以末法時期不求往生淨土,決定不能成就。21-90-76

  問:有同修說阿彌陀佛不同的顔色表現級別不同,我覺得紅色的阿彌陀佛便于觀想,黃色其次,白色最難,請問不知對否?

  答:最好不打妄想,佛確實沒有一定的相。我們是凡夫,境界也不高,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一生供養一尊阿彌陀佛,每天看他,每天想他,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現這個相來接引你。所以,家裏供奉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勢至菩薩,最好不要常更換,否則自己的心不能專注,對你的觀想或者臨終佛現前,可能産生模糊,因此我們一生只供奉一尊像。

  往年,我們在臺北「景美華藏圖書館」,圖書館供的是一尊白瓷的阿彌陀佛像,以後照相做成佛卡,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藍底白色的佛像。幾十年我們都供這一尊像,走到哪裏就把這一尊像的照片帶在身上,非常方便。所以,一直看這尊像,這尊像給我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一種方法,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21-90-76

  問: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也不離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宇宙規律,請問無量壽佛和無量光佛如何解釋?

  答:這個解釋在《無量壽經》裏面。這個世界是很複雜的,爲何複雜?佛說虛空法界、國土衆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問題就在「唯識所變」。識離開了,這個世間很單純,是一真法界;識不能離開,識是念頭,自己的念頭無量無邊,衆生的念頭也無量無邊,這就將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道理在此地。

  因此,只要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住的就不是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也講四土,而你住的是同居土和方便土,這兩種淨土不是一真法界,裏面的境界千差萬別。十方諸佛剎土的同居土和方便土差別很大,如你講的緣起性空。所以,真空妙有、緣起性空,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也包括十法界。四聖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但是一真法界是法性土,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你現在有妄想、分別、執著,有緣起性空、真空妙有,只要這些念頭都沒有了,才能證得一真法界。換言之,只要你起心動念,就入不了一真法界。你還會起心動念,還有妄想、分別,你最高的境界是達到方便有余土,也就是四聖法界。宗門講向上一著,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華嚴經》的境界。那是清淨心真正現前,一個念頭都沒有,緣起性空沒有了,真空妙有也沒有了,這才真正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道理要細細去體會。21-90-76

  問:知土如影像,請問西方淨土和地獄到底有沒有,又在什麼地方?

  答:這個問題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要問你自己。我們現在這個地方有沒有?如果你說有,地獄也有,極樂世界也有;你說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地獄也沒有。一空一切空,一有一切有。佛經上說有,是從相上說,說空是從性上說,這都是對初學講的。等你到達一定的程度,就對你說:「性相不二,空有一如」。但現在我們聽不懂,我們愈聽愈糊塗。所以,我們是小學程度,還是念小學教科書,不要拿博士班的論文來念,否則怎麼念也念不通。

  現在我們就學蕅益大師的教誨,肯定有現前娑婆世界,肯定有極樂世界,肯定有叁途六道,如此我們才真正肯斷惡修善,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對我們有好處。如果說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都是假的,你起心動念就會造作惡業。大家都知道作夢是假的,每天晚上做惡夢,嚇得一身冷汗,那種日子還是不舒服。所以,學佛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程度,知道自己的根性,不能躐等,要好好認真修學才能得利益。21-90-76

  問:《無量壽經》第叁品中的「住奇特法」,您講解時提到:《華嚴經》講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的菩薩,他們修的一定都是念佛法門,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主要的對象也是地上菩薩。普賢菩薩是普勸華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淨土,相對于地上菩薩而言,從初住到十回向好象是屬于次要,請問此地有何分別?

  答:就像我們讀書,學校有正科班、預科班,正科班學生決定沒有疑惑,預科班因爲過去學習不同的法門,習氣還沒有斷盡,原因就在此地。

  若是從娑婆世界凡夫地就學習念佛法門,就是正宗的專修班。但在現前佛門裏,我們知道修淨土的人不少,但是修學其他宗派的人也不少,而其他宗派還堅決反對念佛法門,普賢菩薩也都度他們。衆生的根性千差萬別,要到初地才真正定性。所以,《華嚴經》雲:「地上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十一地,就是等覺。到這個時候,他才完全明了淨業叁福講的「深信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才會深信。

  如果你今天深信因果了,你念佛絕對不是現在這種態度。真正深信了,念佛要念多久才能成佛?大概叁個月就能成佛了,因爲你不會一面念佛還一面打妄想。你的心散亂,心不專一,你還不是真正念佛的根器,現在不過是沾一點邊而已。真正的念佛是一個妄念都沒有,這樣叁個月肯定往生,我們在《往生傳》確實看到這種例子。21-90-77

  問: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他們是代表五十二個位次,也就是從十信位到妙覺。請問是否他們在因地統統以念佛心入無生忍?若是,從十信位到妙覺都是修念佛法門而成就的,也是否從入內凡的初信位起,都是修學念佛法門而成就的?

  答:可以這樣說法,因爲《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爲專修念佛法門而成就的,但是成就的位次不一樣,看個人的根性與功夫。有人念佛在這一生當中證得初信位,有人念佛證得初住位,都在個人的努力。從前李炳南老居士的佛學班,班上有二十多人,成就也各個不相同,一大半都放棄了弘法的事業,還有少數人在講經說法,這五十二個等級就是如此。

  這種事情要靠自己努力,佛菩薩幫助你只能做到「開示」,「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究竟悟了幾分,入了幾分,也各個不相同。你爲什麼不能開悟契入?因爲你有障礙。

  我的運氣好,一學佛就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他又說:「當你求不到的時候,是你自己有業障。」我們求成佛也是如此,不能成就是有業障,必須把業障消除,願求自然現前。

  業障裏面,最根本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爲自己的利益,這個業障就很難拔除。學佛幾十年,甚至于學了一輩子,「我」沒有放下。「我」沒有放下,不但「入」沒有分,「悟」也沒有分,這要懂得。《高僧傳》、《居士傳》裏面,我們看到古人學佛都能大徹大悟,都能證果,那是什麼原因?「我」放下了,確實是《金剛經》講的「四相」、「四見」破了。所以,四相、四見是我們的基本障礙,不能不重視。

  如果你真的想在經教當中有悟處,就要把事相看淡一點。說「破」很難,但你能淡一分就有一分的悟處,這是小悟。總而言之,你要是不把「我」斷除,怎麼用功都不能悟入。到什麼時候完全都放下了,起心動念與一切作爲都是爲衆生,這個時候你悟入的進度就非常快速,所以不能有一點私心在裏面。我們身還住在這個世間,就要爲佛做事情,代表正法住世,爲一切衆生服務。

  我們這個行業是做什麼?《華嚴經》講的「主方神」,就是指我們這個行業。主方神就是從事教育工作這一類的人物,特別是從事于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們是代表這個教學,爲廣大衆生服務。我們服務的項目很多,但是有個最主要的項目,就是幫助衆生破迷開悟。要幫助衆生破迷開悟,自己沒有破迷開悟,豈能辦得到!所以,自己先要破迷開悟,就是自己的四相、四見要放下。

  早年我讀《金剛經》疏忽了,以爲破四相、四見是圓教初住菩薩、是法身大士,但是《金剛經》講到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都已經破四相,這是真正的事實。所以,我們不破四相,就達不到大乘初信位,如果初信位得不到,我們就是在門外,望著佛門進不去。

  我常勸勉同修,如果不放棄自私自利,菩薩道上是寸步難行,沒有進展。但是這個事情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再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內心又起貪瞋癡慢的煩惱,內外一結合,就准墮叁途。所以,真正用功必須破我相。

  小乘破我相的方法的確很笨拙,非常困難。大乘破我相有方便,就是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都想別人,想別人的好處,幫助別人得利益。「舍己爲人」是大乘初學入門的秘訣,做不到這一點,學大乘就難了,充其量你是學人天佛法。你斷惡修善,依照十善業道修學,來生能得人天就很不錯了。如果你想要契入佛法,得初信位的果報,你還有絲毫的私心、情欲,你決定沒分,這是不能不認識清楚的。21-90-77

  問:我在睡夢中夢見阿彌陀佛帶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一遊,請問這個夢境的啓示?

  答:這明顯的啓示你與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有緣,你應該認真努力實現你夢中的境界,不要辜負阿彌陀佛在夢中帶你到極樂世界去觀光旅遊。21-90-79

  問:我沒有文化,沒有上學,請問學佛可否到西方極樂世界?

  答:可以。我們見到許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人,一生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往生的瑞相希有!21-90-79

  問: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修他法又有何憾。請問這句話中並沒有說發菩提心,這種說法對嗎?

  答:如果真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內心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他已經發了,只是自己不知道。假如他念佛還有別的妄想、雜念,還希求世間的名利,就不能往生。21-90-83

  問:請問修淨土法門是否要修唯識經論,對淨土是否有幫助?

  答:專修淨土的人,可以不必去修唯識經論。唯識經論是理論,講得很詳細,當然對淨土會有幫助。但修學唯識要費很長的時間,也要有好老師指導,而且經論相當深,一般程度恐怕很難理解。

  若你是一心想求生西方,就專心念淨土的經論。淨土的五經一論,隨便選一種,選定之後,一門深入。你每天要讀誦,常常思惟經裏面的道理與教訓,並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決定能成就。

  唯識要不要學?要學。什麼時候學?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專門研究唯識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幾乎天天都到極樂世界上課,你可以參加他的班,這方法又好又穩當,不要在此地把我們的時間光陰耽誤了。21-90-88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