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叁十七道品簡表
佛陀從四谛的道谛中,開示出叁十七種修習基本聖道的法門,叫做叁十七道品,亦稱叁十七菩提分法。
【注】
⒈四念處的四種觀法都是以智慧爲體,以慧觀的力量,把心念常住于道法中,使之正而不邪。
⒉四正勤即是精進勤勞,修習四種道法,以策勵身口意,斷惡生善,最爲殊勝,亦稱四正勝。此時智慧力已增多,但禅定力較薄弱。
⒊四神足即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樂,勤神足是精進無間,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觀神足是心不馳散。
⒋五根五力,依程度深淺立名,如信根增長,破諸邪信,得名信力,故五根爲生聖道的根本,五力爲增長聖道的主力。佛經說:"能生善法,故名爲根。能破惡法,故名爲力。"
⒌五根:①信根,于諸法谛理,信忍樂欲。②進根,信諸善法理,倍策精進。③念根,追念正道,不忘正法。④定根,攝心正道,相應不散。⑤慧根,以觀照慧,抉擇分明,思惟真理。
⒍五力:①信力,信根增上,故能破疑障。②進力,進根增上,故能破懈怠。③念力,念根增上,故能破昏忘。④定力,定根增上,故能破散亂。⑤慧力,慧根增上,故能破愚昧。又五根五力以信爲始,慧爲終,顯示信心是以智慧爲主。
⒎七菩提分說明如下:
①擇法菩提分——以智慧擇法之真僞。
②精進菩提分——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③喜菩提分——心得善法,而生歡喜。
④輕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煩惱,而得輕安。
⑤念菩提分——明記定慧,使其均等。
⑥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亂。
⑦行舍菩提分——舍諸謬妄,更行進益。
⒏七菩提分又名七覺支,在叁十七道品中獨得覺名,正因前修四念處至五根五力時未覺,後修八正道時已覺,唯中間修此七覺分法,是由迷而悟,由未覺而覺,故獨得覺名。
⒐八正道以正見爲首,即以正見爲最重要,因爲有了正見,對于事理才會有正確的認識,就能破謬妄偏差的俗知俗見,悟入正道。
⒑有漏——有煩惱,亦稱有爲。
⒒無漏——清淨無煩惱,亦稱無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