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印度佛教聖地
印度佛教聖地說明:
一、釋迦牟尼佛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
二、藍毗尼園是佛陀的誕生地。
叁、菩提迦耶是佛陀的成道地。
四、波羅奈國的鹿野苑,是佛陀初轉*輪地。佛陀對陳如等說四谛法,在教史上稱這次所說的法,叫做轉*輪經(PRAVARTA SUTRA)。陳如等五人聞佛說法悟道,是教史上最初的五比丘,亦即有僧伽的開始。
五、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在王舍城建築竹林精舍,供佛說法道場。是教史上最早的一座大寺院。
六、舍衛城是薩羅國的都城。須達多長者在此建立園精舍,供佛說法道場,是教史上第二座大寺院。
七、拘屍那拉城即拘屍那拉國的都城,是佛陀的涅槃地。佛陀在拘屍那拉城的娑羅雙樹間涅槃,拘屍那拉國的國王摩羅斯(THE KING OF THE MALLAS OF KUSINARA)及高僧料理佛陀的遺體,在城東舉行焚化。
八、佛涅槃後,由五百大阿羅漢,公推摩诃迦葉爲上首,在王舍城外,靈鹫山七葉岩,舉行第一次結集。由多聞第一的阿難陀誦出經藏,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誦出律藏。
九、現在印度佛教四聖地的建築紀念物:
1.藍毗尼園有阿育王建立的石柱。
2.菩提迦耶有金剛大塔(又稱大菩提塔)。
3.鹿野苑有轉*輪塔。
4.拘屍那拉城有涅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