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證悟空性與大悲心
有的人認爲自己已經證悟了,但是沒有真實生起慈悲心。這還不是證悟。“證悟”在藏語裏叫做“東膩”,“東”的意思是空性,“膩”即“膩傑”,意思就是慈悲心。“東膩”指的就是這兩個同時發生。證悟的人的心相續裏面全是慈悲,沒有一點傷害衆生的心。一個人有沒有證悟,不一定容易看出,但是心相續有沒有大悲心,還是能很容易看出來的。比如,慈誠羅珠堪布看見一個小孩掉水裏,他不假思索馬上去救,這個就是大悲心。仔細的觀察,一個人對所有的事情,連細小的事情都能升起慈悲心,那就是有大悲心了。
一般來說,粗大的慈悲心都會有的。比如說,有個人沖過來打我報仇,周圍還圍著很多人在看。由于自己是出家人,所以我會坐下來讓他打。因爲出家人生氣不好,況且邊上還有這麼多人圍觀。這時候即使別人打我都能忍受,打就打吧。
如果遇到這麼大的事情都能做到發慈悲心,平常細小的事情卻不能以慈悲心攝持的話,這樣也還不是真正的大悲心。
真正的大悲心是:不論事情大小,每一秒鍾每一件事都以慈悲心去對待。比如說,我們吃飯前想著出離心、慈悲心,一切都是爲了衆生,然後吃飯的時候遇到一件小事情,令自己不是很滿意,刹那間生起了不好的念頭,發火了,也許是發很小的火,心裏有點不高興而已,但這樣也說明大悲心還不夠。因爲有了大悲心,就是連刹那間也不會發火的。
大悲心和我執是一對矛盾。也就是說,沒有大悲心,我執就會很強的,有了大悲心,才可能沒有我執。沒有我執的人,無論在做微小事情或者大事情的時候都會有慈悲心,而且是不斷的湧現出慈悲心,連一秒鍾的心念也不會離開慈悲心,這個就是真正的大悲心。去除我執的時候,能做得到這個程度的話,那就證悟空性了。我們一般人暫時還做不到這樣,但我們可以在法會過程中,在念功課的時候,在打坐的時候,在上師加持的時候,發出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