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何謂道

  今天大家研究何謂道?道就是人人所共同遵行的一條道路。什麼道路?就是大公無私。在禮運大同篇上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這是主題,後邊的文,不過是解釋大道的義理。

  我常說:“儒教好像小學,道教好像中學,佛教好像大學。”小學不明白中學的課本,中學不懂大學的功課。有人問:“那有什麼根據?”孔子問禮于老子,而贊歎老子遊龍,隱顯莫測,變化無窮。由此看來,孔子好像不完全懂老子之道。真的不懂嗎?不是的,也懂,可是不說。爲什麼?因爲當時其學生程度不夠,一還未到中學的階段,故不能講這個法門。老子對佛學懂是懂,但不講。爲什麼?因爲當時的人不夠程度,所以只講道教的道理,而不講佛教之義理。

  儒教和道教是給佛教鋪路,外道是給正道鋪路,邪教是給正教鋪路。他們都把道路先收拾幹淨,沒有障礙物。旁門左道是把人心沖擊一下,把智慧門打開,然後才能接受佛教的甘露醍醐。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說道和死的重要性。聞道是明白做人的道理,比死還重要。知道怎樣做人,就是死了也瞑目。不可望文生義的解釋,這一點各位要注意!不是說我在早晨聞到道了,晚上就自殺。你自殺又有什麼意思呢?

  大公無私的淺釋,就是沒有自私,沒有自利。也就是沒有欲念,對于財色名食睡五欲脫離關系。不貪不愛。誰能實行萬佛聖城六大宗旨,就夠資格做爲佛教徒。這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六大宗旨,用佛教道理來講也可以,用道教的道理來講也可以,用儒教道理來講也可以。總而言之,怎樣講都可以的,這個道理圓融無礙,很合乎邏輯學。那麼,爲什麼沒有人講這個道理?告訴你們!這是我所發明科學時代的佛教I六大宗旨。此宗旨包括一切宗教的教理,是很實用的方法。佛教所講的戒律,說來說去都沒有離開六大宗旨範圍之外。

  “道”是首字和走字合成的,首者頭也,走者行也。第一件事情,就是教你去行。如果不行,無論講多少,都是假的,在欺騙人。所謂“說得有一丈,不如行得一寸。”

  這個道,不是旁的道,而是做人的道。這個做人之道,比生死之道還要重要。有生必有死,就是聖賢豪傑也免不了一死,可是死有重于泰山,輕于鴻毛之分別。在早晨聞到道,就是在晚上死了,也有價值,總比不聞“大公無私”的道而死的人好得多,這個聞字,就是明白,明白之後,才知做人的道理。

  再言之,道是甚麼?就是真理。這個真理,任何人也推不翻的。真理是絕對而不是相對,真理只有一個而沒有兩個。這是道,共同實行的道,在儒教可以講,在道教可以講,在佛教更可以講。道是真理。任何宗教都可以講的,沒有專利,不是說只許我講,不准你講。但是講道要有曆史的根源,不能說孔子如何講佛法?在那時候,恐怕佛的名號,尚無人知,所以要搞清楚曆史,免得贻笑大方。

✿ 继续阅读 ▪ 學佛要持戒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