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2011春季課程第叁天──真正的快樂
時間:2011年3月11日
在法王2011年春季課程第叁天的課程中,法王透過回答法友們的問題,以不同的角度來談如何開展內心善的本質,如何成爲快樂的人。法友們多面向的精彩問題,加上法王輕松卻甚深的回答,使得課程現場的氣氛變得十分熱烈。
針對「在充滿謊言和欺騙的世界中,如何成爲一個誠實的人,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這個問題,法王引用《入菩薩行論》的內容來說明:遇到有欺騙的情況,如果是可以改變調整的,就盡量去處理;如果是無法改變的,那麼這些磨難和考驗正是我們轉逆緣爲道用的機會。雖然我們會因此而難過沮喪,但是在逆境中如果還能保有真誠的善心,那是十分彌足珍貴的,這就足以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一切。
有法友提到佛經中會說萬法平等,但是在佛教傳統中,似乎女性的地位比較不平等。法王說,佛陀教導衆生平等,聲聞乘說女性可以證得阿羅漢果,大乘說衆生如母,密乘也非常重視女性,但是佛陀的教法傳到不同的地方,會與當地文化結合而出現不同的情況。法王自己過去常思惟男女平等的問題,也看到因爲男女不平等而産生的痛苦。其實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離苦得樂的權利,如果輕視女性離苦得樂的權利,同樣也不會去關心他人所受的痛苦,這是我們要去反思和注意的。
是否可以讓重病的動物安樂死,也是很多法友關注的問題。法王認爲,雖然我們說一切生命平等,但在處理安樂死的問題時,我們對動物似乎比較容易決定、輕忽。法王說他自己的想法是即使動物很痛苦,還是不可以這麼做,我們可以藉由藥物盡量減輕它們的痛苦,因爲安樂死還是有「殺」的心,在佛經中這還是有罪業的。除非自身已經是完全沒有煩惱、沒有自我之念的菩薩,才可以因爲特別的目的做特別的處理,不過要成爲菩薩很困難,以一般人來說,安樂死還是不好的。
一位身爲老師的法友談到自己要照顧一千個學生,雖然很希望幫助有問題的學生,但也無法都幫上忙,而且自己也變得沒有時間修持。法王提醒,在座中做功課是一種修持,在實際生活中和別人接觸交流時,也是非常好的修持機會。佛法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座上修持和座下的生活是一味的,將座中的感受和法喜帶入生活當中,是極爲重要的。
法王接著談到,要成爲一個快樂的人,首先要先知道什麼是快樂。物質匮乏的人會想要變有錢,但是有錢人卻可能覺得擁有房子飛機很麻煩,會想如果能變成平凡人有多好。所有人都想得到快樂,但快樂到底是什麼呢?
此時,法王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每天晚上都在數錢但卻滿心焦慮的富人,看到附近有一個一無所有卻每晚開心唱歌的乞丐,他于是納悶著爲何這個乞丐可以這麼開心。有一天,富人趁乞丐出去行乞時,在他家放了一大塊黃金。乞丐回家看到黃金,開始起了很多念頭:黃金是哪裏來的呢?搞不好是叁寶賜給我的喔!明天拿去變賣,然後就可以娶到好太太、買房子……那天晚上,乞丐因此就忘了唱歌。富人觀察乞丐的行爲,發現自己一切問題煩惱的根源就是黃金錢財,于是他就把錢財都布施出去了。
法王說明,我們在生活中的確會遇到很多困難,工作、伴侶、孩子等等很多瑣事會讓我們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但其實是我們自己把生活變得無意義、充滿煩惱。快樂並不是外在的東西,也無法從外在得到,我們常說「最殊勝的財富就是知足的心」,像這種知足快樂的心就是我們本具的善功德。生活簡單時,無論外在環境如何紛亂,能夠寬坦自在的這念心,就是快樂。法王結論道,曆史上有許多爲了得到快樂,卻因用了如戰爭等錯誤的方法,反而帶來更多痛苦的例子。因此,唯有向內開展善的本質,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