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持方法的相關開示--噶舉傳承的見修行口訣

  修持方法的相關開示

  噶舉傳承的見修行口訣

  符合上師傳記的行誼與功德,一刻都不能忘 .......

  法王 開示

  現場同步翻譯

  【密勒日巴大師傳】

  密勒日巴在接受馬爾巴大師口傳、灌頂,並授與法名「密勒金剛幢」之後,依上師囑咐閉關修行,期間精勤修定,以一盞酥油燈置于頭頂,安住甚深禅定,寂靜不動地修了十一個月。法王說,據傳直到今天,那盞見證尊者甚深禅定的石製酥油燈座,仍在密勒日巴當年的閉關山洞。

  尊者閉關第十一個月,師母達媚瑪依馬爾巴大師囑,迎請尊者出關,尊者出關之後,向馬爾巴大師報告種種覺受,其後夢見綠色空行授記,要他求取「奪舍法」,尊者向大師報告此夢,這也直接促成馬爾巴大師不顧衆人勸阻,以老邁之身第二次赴印度,向那洛巴大師求取「奪舍法」。

  那洛巴大師聽到馬爾巴大師報告求法緣起,是有位弟子名叫「聞喜」所請求,那洛巴大師觀緣起,贊歎這是一個「如太陽照耀雪山的殊勝弟子」,隨即向北方(西藏在印度的北方)頂禮,當地的樹木也同時彎身向北,呈頂禮狀,據說直到今日,當地的樹仍彎向北方。

  那洛巴大師隨即授與馬爾巴大師「奪舍法」及空行母在尊者夢中所說諸法,並對尊者作種種授記。隨後密勒日巴即到那洛巴大師授記的「銅崖洞」中閉關修持。

  【唱頌道歌】

  敬禮大恩上師前,加持教法令增長;神衆歡喜齊集會,聽我密勒說妙法。

  十方虛空齊布滿,俗世凡夫不能見;五通不具何能見,我觀萬衆如在掌。

  口傳上師大悲力,大衆齊見稀有兆;虛空布滿五色虹,天花馥郁如雨降;

  異香芬芳天樂鳴,與會聽法之大衆,皆生淨信歡喜心;此乃上師慈悲力;

  悲憫中持而示現。依此無盡大悲力,汝應谛聽我此歌。前生多造罪業故,

  今世即愛造惡業;于諸善事全不喜,雖老猶不思善行;此輩必受異熟果。

  若問罪業如何忏,恒念善業罪清淨;世上知惡作惡輩,忘淨羞恥與利益。

  自身不知何處去,而欲教導他人者;不但害己亦害彼。己若不願受苦惱,

  何可損害及他人?上師佛陀諸尊前,忏除過去所作罪;以後永遠不複作;

  罪業即可速清淨,有罪之人多聰明,全無定性喜散亂;心中若不常念法,

  是爲罪業未淨相!此應精勤求忏悔,努力忏罪並集資;如是一心精進修,

  非僅可見佛菩薩,一切佛中最勝佛,自身如來亦得見。若見自心法身佛,

  十方上下一切世,輪回涅槃如遊戲;一目了然若觀劇,更無修行可爲矣。

  【法王開示】

  ■聞思修的重要與次第

  《佛本生經》說:「聞法之後要專注于實修,無艱難地從輪回堡壘中解脫。」

  《律典》中釋迦牟尼佛親口說:「出家衆有兩種行持:諷頌的聞思與斷棄的禅定。」

  岡波巴大師說:「初學者應努力聞思佛法,聞法後應努力修持。」

  首先,我們應該如理地聽聞與思維教法,接著要實修這些聞思的內容,這是維系佛教的基本方法。具恩的佛陀一再地告誡弟子們透過實修而持有、守護與弘揚佛陀證法的重要性。

  傳記,是修傳派最好的聞思修口訣

  在馬爾巴、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師的修持典範。可不是像我們一樣的過著安逸舒適的日子,而是精勤不懈地全副身心投入于修持。雖然「修傳派」的名稱是爲了強調修持而安立的,但是,幷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聽聞和思維佛法,無法去研讀大經大論或許可以,但至少有好好聽聞和思維上師的口訣。不然,是不會知道該如何禅修的。因此,禅修開始之前,我們要先認識該如何禅修,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什麼都不懂就去進行禅修,會有成爲癡修或癡法的危險。如果一開始沒有好好聽聞與思維修持的意義,怎麼可能起修呢?不知修持的結果與方法,只是口頭說「我在修持,我在禅修」,很可能會成爲一頭「無二獅子」,意思是世間上不存在,佛法上也不存在的一個東西,名稱聽起來好象很雄壯威武,但其實什麼都不是。

  修傳派的祖師們雖然沒有深研很多大經大論,但是透過赤裸裸、直截了當如長者指導或者以象征性的方式,將自己的證悟經驗引薦給弟子。一位有體悟的人,由于自身有著實際的修持經驗,一個微細的表情或手勢,都顯得不凡。身爲修傳派的弟子,要知道這麼一種將經驗透過象征來引導弟子的特殊方式的確存在,幷且也被稱爲「證悟意義的傳承」。噶舉曆代祖師大都經過廣博的學習之後,成爲了智者才起修。然而,有些祖師卻不見得有在聞思上下過很大的功夫。

  無論如何,就算沒有具備廣博的學問,這些證悟的經驗,還是可以藉由祖師們赤裸或直接引薦的方式而特別得到。因此,「修傳派」是指行者了悟由曆代祖師漸次傳遞下來、幷由根本上師親自指引的覺受見地,進而精進實修的一個派別,這也即是此教派能夠長久不衰和廣大利益衆生的原因。

  密勒日巴傳,看了令人落淚

  爲什麼這麼說呢?例如密勒日巴尊者,如實了悟了上師馬爾巴各種象征的心性指引之後,專一心志地深入實修;無論是薩迦、格魯、噶舉或甯瑪的各教派人士,只要聽聞尊者修行的傳記,都會深受感動而流下虔誠的眼淚,這是因爲尊者心口如一的行持,感動了大家,使大家不由自主的産生了敬愛。反之則很難感動他人。尊者之所以受到各教派的尊崇,幷不是因爲他學過很多大經大論,而是他的精進實修,尊者曾說:「我沒有任何財物可以供養,但是,我會用我一生的修持來供養上師和師母的。」

  尊者了悟上師馬爾巴所給予的心性指引後,完全投入于閉關實修。尊者這樣的大善知識,無論觀看、聽聞、憶念或者接觸他,都會得到很大的利益。甚至只要聽聞到尊者的名號,我們就會生起不同的感覺,曾經有一位甯瑪的上師說:「當我們心煩意亂的時候,其他大經大論沒什麼幫助,但是閱讀《入菩薩行論》與《密勒日巴尊者傳》卻能得到一些幫助。」

  衆所周知的《密勒日巴尊者傳》的作者,有著和尊者一樣行持作風的瑜伽士-乳必堅贊或稱臧弩嘿汝嘎(日喀則的瘋行者),他非常善于寫作,他的著作文詞優美,感動人心,尤其容易被初學者所接受,實在是非常的好。總而言之,僅只是聽聞大成就者密勒日巴的傳記,就能夠帶給我們觀看、聽聞、憶念與接觸的殊勝利益。

  正確的見修行

  要能正確的行持修傳派的修持,需要有正確的見解爲基礎。這裏的見解是指境的空性見確立;另外,前行和結行的修持方面,前行可以是一般的前行法,結行也大致相同,但是正行的修持與其他派別略有差別,教典中提到有:自性的不同,目標的不同,修持方式的不同,修持方式力量的不同等差別。

  另外,正行的修持也可分爲「得到證悟的助緣的不同」和「道用的不同」兩個。前者在達波噶舉當中,是指依靠上師現證真谛的加持和弟子的虔誠相結合,而現證見道位的真谛。

  (噶舉派當中)道用的修持方式,不是以比量(邏輯分析),而是現證(實際經驗)空性。一般在境的空性上來說,例如著重境的空性的大乘顯乘行者們,會藉由各種法性(空性)的邏輯,如邏輯之王──「緣起」的邏輯論式而了悟;同樣在修道與後得時,也是透過比量的方式而了悟。我們要知道,祖師們是爲了引導不同身心情況的弟子而開示這些法門,法門本身幷沒有任何矛盾。

  使自已符合上師傳記的行誼,才不丟臉

  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修傳派的弟子,其實是在丟修傳派的臉,我懷疑是否真的有透過實「修」而「傳」承這個法脈?不閱讀噶舉祖師的傳記也不行,閱讀了自己又會不好意思,看到祖師們的行誼,再看看自己是什麼德性時,會覺得:「唉!還說自己是修傳派的弟子呢,自己這副德性,甭說是弟子了,沒成敗家子就不錯了。」搞不好會變成「尊貴上師如是而修行,弟子我等如是而敗壞」了。因此,當我們閱讀上師的傳記時,要好好反省自己,有沒有符合祖師們的行誼,徒有虛名沒有任何的好處。

  頂戴上師、憶念祖師功德,加持必來到

  實修的人,像是馬爾巴等大師們,曆經艱辛地前往印度求法,親近諸多具德的印度班智達,圓滿求得灌頂和口訣。之後將這些教法迎請到黑暗之地的藏地,翻譯成藏文,幷且傾囊相授給具有見、修、行的弟子們;在現在這個劫濁的混亂時代裏,祖師們的教法,給予了深陷于生、老、病、死的我們一個解脫的機會和希望。因此,我們一定要生起感恩的心。

  就像我們可以在每一位格魯派的僧衆房間裏,看到宗喀巴叁祖師像,這就是感念祖師身、語、意恩德的典範。反觀我們噶舉派自己,好象都快要把馬爾巴、密勒日巴和岡波巴給忘了,很多人甚至以爲密勒日巴大師的道歌集,也就是我們現在唱頌的這些內容,是遠從奧明淨土前來的某尊佛陀的話語,而忘記了其實尊者和我們一樣是一個人。這真的是糟蹋了祖師們爲了利益衆生、示現凡夫相、勇猛精進修持而得到解脫的苦心。總而言之,就算沒有修行,也不能忘了祖師的恩德。

  感恩四大、有情衆生

  更廣泛的來說,我們所居住的世界當中的樹木、森林等四大所成的萬物,滋養生命,提供氧氣,給予我們大自然安樂的生存條件,各個方面來說都有著極大的恩德。因此,我們應該帶著感恩的心,保護環境,停止濫墾濫伐,不再任意糟蹋。同樣的,我們也要感恩住在這個世界的有情衆生,因爲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物資,例如食物、衣服、住宅等等,都是依靠許多人的辛苦才能得到;舒適的房子、保暖的衣服和好吃的食物,沒有一樣是天然生成的。

  因此,每一件賴以維生的物品,都清楚的告訴我們「衆生相依相存,息息相關」的道理,甚至只是早上我們手中的這一碗熱茶,也得來不易。當中的酥油從動物或植物中提煉,光有動植物還不夠,還需要很多人提煉酥油,還要有人來販賣酥油等等。因此,喝這麼一小碗茶之前,我們如果帶著感恩的心唱頌供養文,不是很好嗎?

  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與報恩行

  很多人輕忽急躁地拿了茶就喝,我懷疑這樣的行爲是否算是大乘的行者?大乘的根本,就是菩提心,透過知母、念恩、報恩的次第修持,培養出知恩、感恩的心,這就是整個大乘佛法的發心和行持的精髓,不是嗎?總而言之,我們不只是感念衆生恩,也要感念這個利益滋養我們的山河大地的恩德。

  尤其今年噶舉祈願法會的主題是「憶念恩德」,去年則是「環境保護」。今年也有貼出標語,因此憶念恩德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在這裏,我們要將過去修傳派祖師們,爲了利益後世弟子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銘記在心,幷且不斷地祈請。事實上,佛法殊勝的口訣,是要全心地投入實修,才能達成的;但這還說的太遠,首先,能夠生起百分之五十的感恩心就算不錯了。

  一個人若能將「感恩」隨時放在心上,就能夠真正持有、守護和弘揚「修傳派」的教法,要不然,把佛法當做一種外在的裝飾,法也不是法,教言也不是教言,外表佯裝成修行人的樣子,欺騙善信,這樣做的話,就會像毛澤東所說:「宗教是毒藥」一樣,法不如法,反倒成爲了落入惡道的因,這樣他的預言可能就成真了。

  因此,我們只要能做到不讓佛法成爲毒藥就好了。我們修持佛法的目的,是爲了出離叁界輪回的痛苦,如果反倒愈陷愈深,也就是說修行摻雜著世間八法、信仰非理的戒法或者認爲自己的觀點是最好的話,就會有深陷輪回的危險。這樣本末倒置的情況,完全是不如法的作爲,這是我們應該放在心上的。

  法王開示禅修的身要與心要後,接著帶領大衆禅修。

  【法王禅修引導】

  「接下來,禅修、禅修、禅修!」法王說。法王再次提醒,「要記得身要,要讓心像箭一樣直直射向前方,就要依靠正確的心要」,「身正則脈正,脈正則氣正,氣正則心正」,但也別太直,容易生起妄念。

  「有些人學佛之後,反而有更多妄念、人我之別。」法王提醒,要記得佛陀當年,即使對自己最親的兒子羅候羅,和一再害他的堂弟提婆達多,都是(怨親)平等地慈悲對待。我們在這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金剛座前,就要學習佛陀這樣思維。

  接著,法王要大衆以「佛陀成道相」爲心的所緣境,觀想佛陀全身金色(法王提醒,是自然散放的金色,不是金漆那種金),臉上有慈悲的笑顔,眼神悲憫地觀照衆生……就心系在這樣的「佛陀成道相」上,安住一會兒。

  大衆寂靜安住,禅修約五分鍾後,法王說:「你們要注意身要,不要自己坐出一個新的『修傳派』來,下巴要微收,身體不要彎,彎了容易睡著……好吧,睡著也沒關系,表示你們很放松,放松也很重要。

  

  

《修持方法的相關開示--噶舉傳承的見修行口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