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古仁波切澳門教授極樂淨土法門摘要
彙整:鹹篇
時間:2007年5月1~6日
佛教分爲金剛乘、大乘、聲聞乘,金剛乘又分爲四個派別,而各教派的本尊依密續有不同的傳承修法,有些不適合一般人修持,但現在所教授的彌陀淨土法門,任何人都能修此簡短的法門,所以利益是很大的。
一切的修行其根本是什麼?即不要再投生惡道及苦,這即是修法的根本目的,不要僅是暫時離苦,而是得永遠的快樂,究竟安心穩固的佛果。顯乘對淨土法門的修持,以念誦彌陀聖號,誦經文,是具有很大利益的方法,金剛乘的修持加上口訣,令法門具有更大的修持力也是很著名的方法,將佛法的精華、要義結合起來,能令佛弟子們修持名爲口訣。
成佛要叁大阿僧祇劫,金剛乘在一生中即可成佛,但也要有非常大的精進力跟苦行,如以大手印的修持或依靜處修持本尊,要前行、正行、次第等才能圓滿。但總是困難的,只有彌陀法門的修持,依四要因及具此要訣,便能投生的,這是太不可思議,太難得的法門,所以要以信心、虔誠心精進來修持。
投生淨土有四個要因:
明觀淨土:清楚地觀想淨土,不斷地去憶念淨土,思維淨土的殊勝功德。
集聚資糧:
發菩提心:投生不止是求自己往生,利己之余,每一衆生都想離苦得樂,如何去幫助他人,如佛菩薩一般生生世世發願行菩提心。
發願回向往生淨土,任何善功德都回向投生淨土。
求生淨土的第一因:明觀淨土
顯乘之說:
諸佛菩薩隨時都以悲愍心在眷顧著我們,希望衆生都能離苦生淨土。
我們的肉眼雖未見,當我們靜心時,對于佛菩薩的悲心是真正能感知,能得到慈護的!
對于觀音、勢至兩位大菩薩,要觀想他們代表佛的大悲及大力量,只有愛心但不具力量也不能生大利益。叁大主尊如須彌山王穩重、堅固,叁主尊周圍大乘比丘十千億,外在是現比丘,心是菩薩心。彌陀佛具相好莊嚴,著叁法衣。
金剛乘之說:
一、皈依發心
皈依能令入正道。發心令發起大乘心。
何謂菩提心的意義?1、平等對待一切衆生。2、幫助他們成就佛道,這兩部分非常重要。有正確的動機及皈依發心,在金剛乘中除了皈依叁寶外,尚要皈依叁根本,即上師、本尊、護法。現前佛已經圓寂,皈依上師的恩德是非常的大的,上師的功德實證和佛不同,但恩德是一樣的。上師能透過正法令弟子實證和獲得清涼解脫及得佛的加持,所以恩德是一樣的。故說上師是加持的根本。
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成就,即要專修一種法門,得到一種果位。本尊相對于叁寶中的法,我們不可能任何法門都學。能找到本尊相應之法,藏文之「夷膽」之意,即「發誓要修某法及本尊,將此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修完整」。
護法是事業的根本,護法能幫助我們在遇到困難、問題時,他能告訴我們。在修持時有疑心、生煩惱,所以要有護法,尤以大菩薩化現的護法,能除我們各種的障礙。
二、求生淨土的第二因:集聚福德資糧
顯乘是以七支供養而集聚資糧。
禮拜,以彌陀名號而禮,以彌陀之誓願而禮。帶著虔誠心,和彌陀佛無遠近分別的心。透過禮拜,消除我慢,頂禮法身無量光,他是一切佛菩薩的部主,部主即是各種類的佛中,最主要的那一尊。佛是遍知一切的,在晝夜六時中,衆生身、語、意的一切佛皆知,名遍知功德,故一切惡業皆在此忏悔,一切功德皆在此供養給無量光佛。
供養:爲消除吝啬故要供養。第一類真實物品的供養如:(1)亦可以心觀想將身體、所有的善業,都供養予佛菩薩。願舍自己而爲一切的衆生。(2)在受用各種東西時,當下供養給十方佛菩薩,如此的受用便成爲有意義。(3)將自己的善根也供養給西方叁聖。第二類是憶念所想物品的供養。如八吉祥物,八吉祥象征、七寶物等。第叁類是本來就具有的,世界上本有之物質,日、月、須彌山,如梵天、天人、龍等受用的好東西。
忏悔:忏悔惡業即能被清淨,罪業是一種力量,忏悔也是一種力量。忏悔有四力對治:(1)對治力。(2)出罪力(忏悔的心)。(3)誓不犯罪力。(4)依止力。
隨喜功德:對衆聖、凡夫的善業皆隨喜,即對凡夫的爲利衆發無上菩提心要隨喜,又對聖衆的廣利衆生也隨喜。
請轉*輪:(1)爲令衆生珍惜法。(2)爲令衆生集福修德故,佛證悟後不馬上說法,而要有人請轉*輪。
請佛住世:佛示涅槃是因爲:(1)爲令衆精進。(2)爲令衆知無常。以上六支是配合集聚資糧。
金剛乘是透過口訣的方式,以身語意叁業來做供養而集聚資糧,以叁門觀想八供及手印作供養。八供即 嗡、邊雜(金剛)、阿岡(佛飲用水)、巴當(洗足水)、布貝(花)、都貝(香)、阿洛給(燈)、根碟(塗香水)、涅威碟(食物)、夏達(音樂)、目紮(手印)、阿吽(彈指,觀想佛已受用供品了)。此八供是依佛時的供養物品,是中道的供養,非苦行。從自身所化之白色四臂觀音心中,幻化出天女去贊頌、禮贊佛菩薩及獻各種供物,爾後,天女融入對生壇城之西方叁聖中。
叁、求生淨土的第叁因是:發菩提心
顯乘中,以發願來開啓菩提心,令衆生都得佛果。一般人的善,都不具普遍性。故菩提心的定義是:
1. 普遍以大悲心對待一切衆生。
2. 以智慧運用善心,安置令速成佛。
六道衆生因太執著其所屬的輪回,所以要透過強大的大悲心,令六道衆生震撼、動搖,令他們清醒,出離苦道。
金剛乘中發菩提心,是于持咒時之觀修,以心間之「細 」字,周圍長咒圍繞,清淨所有的罪障、覆障。從智慧尊之叁聖處迎請身、語、意叁業的加持,而清淨自身、一切衆生及外器世間,令人人都能投生西方極樂世界。
金剛乘自觀本尊的生起次第即是世俗菩提心,不淨的令清淨。圓滿次第即是勝義菩提心。平時的生活中,在快樂時,自己會生起我慢心,遇逆境時,便生瞋、嫉妒……等惡心,但其本質是空性,是如夢幻一般,皆不是真實性,如在夢中,如何去超越?即是令醒過來。醒過來就如證悟空性,此即是圓滿次第的方法。如能了解到這一點,快樂時也不會貪執;受傷害時,也害不到自己,認知到一切萬法的本質是空性,金剛乘便稱爲圓滿次第,即勝義菩提心。圓滿次第之觀修,在對生壇城圍繞之衆佛、菩薩等,都化光融入了彌陀佛之身,彌陀佛亦漸化光融入自生之觀音菩薩中,而當下轉爲彌陀佛,如彩虹般空性的彌陀佛,其本性是空性,但能清楚展現彌陀佛之相狀。故稱之爲明空雙運。
四、求生淨土第四因:爲自他發願回向往生淨土
我們要認識臨終時的障礙在哪裏?即執著此生,透過發願、正信來消除此障礙。如何發願?我與一切善、惡業緣的結緣衆,都發願臨終時沒有痛苦,無量佛菩薩來到我們的面前。很多人在臨終時會見到淨相,此時便沒有害怕、恐懼了,而會感到歡喜,此時是沒有死亡,也沒有痛苦的,祈願八大菩薩臨空中,接引至極樂國。平時要多思惟:六道不值得去留戀,人天之福樂都是短暫的,在臨終時願生畏懼苦,我們受苦已很長的時間了。以此思惟培養正念。又常思惟,一出生便有苦,各種違緣、障礙很多,人間知其本質是苦的,便要斷去貪戀。對自己的貪著、對外的貪著如錢,朋友、眷屬都是如此。世間任何的事項,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分、有高必有低、有生必有死。一切如夢幻,因此要毫無貪戀心,此投生淨土必無障礙,所以要觀一切如夢宅。我們現在輪回大海中,此時任何順緣都具足下,四因都能修持,絕不能浪費的,臨終時不要想太多,對人天果報都不要去想,如罪犯脫離囚獄,必定不會留戀牢獄。一心只想投生淨土,旁人好友的心要專一,祝願亡者能往生極樂淨土。不要悲傷,不令亡者生瞋心、傷心等。
最後總結的要點:
1.今生至臨終時要發的願:要斷除對六道的貪執及生起必往生淨土的勇氣。
2.臨終之後到投生淨土前:要生起必生淨土之念,連余留一絲貪戀的心都沒有,如鳥脫離鳥籠一般,願瞬間即往生淨土,如具備很強的信心,瞬間便能到達。
3.投生到淨土後之心念:此時是從蓮花中化生,自生剎那悉圓滿,不再是普通人的相貌,是相好圓滿,但也要發願不要生起懷疑的心,一生疑心便五百年包在花苞中,但可以聽聞佛音聲及受用種種念想所需的清淨物。故要發願不疑並具恭敬心、信心而求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