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 2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

  

  開示:創古仁波切

  翻譯:堪布丹傑

  日期:2006年6月1日~5日

  整理:Sigrid

  校對:法聚法師、慶喜法師

  

  皈依叁寶

  

  接下來第四頁,這裏將進入儀軌最主要的正文部份,在正文當中的次第只有談到要皈依,再來是發心等,這也可以說是前行法,或者叫加行法,就像昨天有提到,所謂的皈依是幫助我們不要走入一條錯誤的道路,爲走入正確的道路;那發心不僅是要走入正確的道路,而且是走入一條能夠發廣大心的一條大道上。我們在修持佛法的很多時候,的確是有可能會走入一條錯誤的道路,所以要能夠謹慎的來選擇,能夠帶領我們進入正道,最好的方法也就是依靠佛、法、僧叁寶的帶領,所以我們最主要的依靠就是佛、法、僧也是我們皈依的對象。所謂的佛寶,指的就是開示佛法的人,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們此世的教主。所謂的法寶,就是佛所開示離開痛苦的各種方法。第叁個僧寶,就是如法地來修持這些法教的人們,這叫做僧寶。

  

  叁根本

  

  另外還特別提到不共皈依的叁個對象,這是密乘當中提到的,也就是叁根本,第一個就是上師,是加持的根本。第二個是本尊,成就的根本。第叁個是護法,事業的根本。這叁根本的意思是什麼呢?所謂得到加持的根本是上師,一般來說,我們從佛法、從佛陀處得到加持,但是由我們個人修持上來講,是從我們的傳承跟根本上師處得到加持的;第二個是本尊,也就當我們具備了上師的加持之後,我們依靠這些口訣來修持,並且能夠得到某種成就,所謂共同的、暫時的成就,還有殊勝究竟的成就,這些成就得到的都需要實修,就是代表要修持本尊,就像我們現在修持藥師佛法門,在觀修藥師佛的本尊,或者也可以修持度母或者觀音菩薩法門等等,這都是修持本尊,透過這些本尊的修持能得到成就,所以這即是叫做成就的根本是本尊;第叁事業的根本是護法,當我們具備了清淨的動機來修持,或者在世間工作也好,或者在做任何佛法的修行也好,這時修持道上由于我們以前造作的各種惡業,今生會遇到一些障礙跟逆緣,這時候爲了消除這些不好的情況,所以特別要向護法來祈請,透過護法能夠消除這些障礙,所以名爲事業的根本是護法。我們做皈依的時候,要這樣向佛、法、僧,還有叁根本,總共六個皈依的境來皈依。所以剛剛這裏的「南無皈依叁寶叁根本,皈依一切皈依境」,便是皈依的部份了。

  

  發心

  

  後面兩句就是發心,發心幫助消除我們進入小的道路,要培養一個寬廣的心,所以當我們在修持這個藥師儀軌的時候,我們要先發心,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沒有辦法馬上幫助到一些人,但是未來希望真的能夠利益到他人,希望可以幫助他人證得究竟的快樂、得到究竟的果實。我們需要具備這樣的一種動機,這個就叫做發菩提心。我們無論是念誦藥師經也好,或者是修持藥師儀軌也好,可能會有一些不清淨的動機,譬如說我們想要傷害一個人,甚至是想要咀咒一個人,因而來修藥師佛、藥師經,如果有這樣的心,這是不好、不清淨的動機,這可能是一種嫉妒,或者一種瞋心,這種心我們要將它消除。第二種發心是清淨的,但是只想到學習藥師經,修持師儀軌,是爲了自己得到快樂,或者說自己的身體健康,自己要成就佛道,這種心是好的、是清淨的,或者也再想到還要幫助周圍的親人得到健康等,這都是可以,但是這種心還不夠廣大,太狹小了,所以爲了要讓這種利益更加的廣大,果實更加的圓滿,我們需要具備一種更強心的力量跟加持力,就是要具備一個清淨、廣大、長遠的動機,也就是這裏的偈文說「爲令衆生皆成佛」,也就是利益一切的衆生都能夠成就佛道,帶著這樣的心呢來修持「今發殊勝菩提心」。

  

  以上部份,也就是皈依跟發心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來做觀想,觀想在我們的前方虛空中有佛、法、僧叁寶,還有上師、本尊、護法,這樣子皈依的六個根本在我們的前方,在自己的面前來念皈依文、念發心文,並且在他們的面前我們真的發起菩提心,真的做皈依了,這是皈依跟發心的部份。

  

  積聚福德資糧

  

  接下來有一段是積聚資糧,這是說在念誦或者向藥師佛生起信心,不只是口上說具有信心而已,象征我們具信心的一個征兆,就是要做供養來積聚福德,一般指的是譬如要供養燈、供養香、花等,總之是能夠令人歡喜跟清淨的物品都要供養,這種供養就分爲兩種供養,一種叫做真實物品的供養,譬如說我們設置這種供養的壇城、佛堂陳列這些供品。第二種供養叫做心變現的供養,也就是我們陳列出來真實的供品並不多且很少很小,但是要讓功德無量增長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透過心的一種變現跟觀想了,就這個是偈文當中談到的,各位可以看到「從本淨界所化現,遍滿天地如雲供,曼達諸寶天女俱」,這裏就是透過一種心變現的供養,觀想這一切的供品從本淨界中化現,非常非常的多,遍滿了天地,像是雲一般的供養,這當中供養有各種的曼達、各種的寶物,像七珍寶、天女等,這一切都在當中,「祈願無盡布紮霍」這一切都變得無窮無盡的。所以這裏可以說是依靠了我們真實物品的供養之後,再透過一種心的觀想,將這些供品變得無量無邊,透過這樣而能夠積聚所緣的福德資糧。

  

  積聚智慧資糧

  

  以上叫做有所緣的積聚福德資糧的方法,接下來兩句是積聚無所緣的智慧資糧,指的就是在我們心上的一種禅修方式,也就是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修持,就是透過一種清淨的發願跟動機,而幫助我們在心上來積聚資糧的方法,以上是透過有所緣的觀想,加持了這些供品,接下來就要觀想慈、悲、喜、舍了,所以「衆生俱樂皆離苦」這一句當中,第一個俱樂,就是慈無量心的意思,也就是我們發心幫助一切衆生都能夠具備快樂,還有得到快樂的因。第二個,衆生也都不希望得到各種的痛苦,這一切的痛苦都是由各種苦的因而産生的,所以第二我們要發願,願衆生皆離苦,就叫悲無量心,一切衆生都能夠遠離痛苦,還有痛苦的因。第叁是喜無量心,那「于樂不失」,這是指說各種的快樂有的時候只是暫時的,並沒有辦法長久,衆生也沒有辦法擁有長久的歡喜,所以說令能夠得到究竟的快樂,願衆生于樂不失,這是喜無量心。第四是舍無量心,叫做「平等舍」,這是指一般我們在觀修衆生的時候,很自然會有親疏之分,這是我的親人,這是我不喜歡的人等,但在觀修的時候是不能有親疏之分的,所以是要具備舍無量心,以上這一部份,可以說都是前行,也都是一種准備的部份,以上這當中就包括了皈依、發心,積聚資糧裏面又包括了第一個部份叫做「有所緣福德資糧的積聚」,另外第二個部份是無所緣智慧資糧的積聚。

  

  自生觀想‧對生觀想

  

  接下來就是觀修的部份,就是第五頁最上面,在實修來講,一般分兩個部份,一種稱爲自生觀想,第二稱爲對生觀想,所謂的自生觀想,觀想自己就是藥師佛,透過這樣而得到加持,得到成就。對生觀想是觀想藥師佛在我們的前方虛空中,自己向他做供養,向他贊頌,向他祈請等,透過這個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得到加持跟積聚資糧,所以在密乘的觀修當中,就有自生觀想跟對生觀想兩個部份,很多不同的儀軌中會提到,先觀想自身成爲藥師佛,或成爲應修的本尊,然後再觀想前方也有這個本尊,但是藥師佛儀軌的修持,是自、他一起觀想的,也就是觀想自生,同時對生藥師佛也出現,透過觀想便 能夠幫助我們得到加持,也同時積聚福德資糧。很多人會問到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向藥師佛祈請、發願,真的能夠消除我們的病痛、消除我們的煩惱嗎

  是可以的,或者也有人問說我們修持藥師佛儀軌,真的能夠得到加持嗎?仁波切也說是可以的。爲什麼說修持這個法門能夠幫助、有力量能夠消除病痛、消除各種的煩惱呢?原因是消除病痛跟消除煩惱的力量,這是法性當中自然具備的。

  

  所以爲什麼在第五頁最上面我們需要念一句觀空咒,觀空咒就是「唵 梭巴哇 修達 薩爾哇 達爾瑪 梭巴哇 修多 杭木」,這是梵文的語音,從實相上來講,「梭巴哇 修達」就是說一切的本質是清淨的,那麼「薩爾哇 達爾瑪」是指一切的法,「梭巴哇 修達」是本質清淨,「薩爾哇 達爾瑪」一切法。所以這句的意思是說一切萬法的本質是清淨的,也就是說法的本質是空性的,所以透過念誦這個咒語,將一切不淨的都轉變成爲清淨了,持誦這個咒語,下面提到「從空性中生出」,從這個空性當中再化現出「此叁千大千世界轉化成越量宮殿」,這個越量宮殿指的就是藥師佛的宮殿,這個宮殿是四方形的,同時有四個門,然後在這個宮殿當中,有一個獅子的法座,這個法座前後左右都各有兩只獅子的,所以總共有八只獅子擡起來的一個寶座,這也是四無畏的一種象征,之後,在上面又有一座蓮花,這蓮花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在輪回當中卻不受各種輪回的染汙,在蓮花上面又有一個月輪,這月輪代表清涼的意思,也象征是菩提心,在這樣一個蓮月的寶座上,這是自生、他生一起都要觀想的。

  

  以上觀想的越量宮殿,同樣在我們的前方也有這樣一個藥師佛的宮殿,剛才提到是四方的,同時有四個門的一個宮殿,獅子蓮月寶座這部份再特別解釋一下,先講到我們正前方,對生虛空當中的藥師佛他的情況是有一個越量宮殿,當中有一個蓮花周圍有八個花瓣,中間有一個像花蕊般的在中間,在這個蓮花的正中央就是藥師佛,也就是法本形容的有一個獅子寶座,上面有蓮花,上有月輪,然後上面坐的就是主尊藥師如來,在這蓮花的周圍還有八個花瓣,八個花瓣當中的七個花瓣,就是有七尊藥師如來,分別坐在七個花瓣上,同樣他們每一尊也都是坐在獅子蓮花寶座上的情形,八個花瓣…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 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