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結論

  結論

  

  當你開始感到完全孤寂時,你就是開始在幫助自己,讓自己回到家。

  ——邱陽,創巴仁波切,《幻相的遊戲》(illusi。n`s game)

  禅修並非“單一規格”的修持。每一個人都意味著不同性格、背景和能力的獨特組合,也由于認識到這點,佛陀教導了形形色色的法門,以幫助芸芸衆生在人生旅途和各種情境中認出自心本性,並從貪、嗔、癡叁毒中獲得真正的解脫。有些法門看起來雖然平凡無奇,卻代表著佛法修持的心要。

   佛陀教法的重點在于,要我們將正式禅修的體驗,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層面。否則,正式禅修幫助我們培養出對空性、智慧和慈悲的直接體驗就失去了意義。因爲只有在面對日常生活的種種挑戰時,才能真正測出我們內在的平靜、洞察力與慈悲的進展。

   即使如此,佛陀還是要我們親自試試不同的修持方法。有一部經典中提到,佛陀鼓勵他的弟子透過修持來驗證他的教法,而不是根據表面的重要性而接受他的教法:¨猶如我們以鍛燒、切割、摩擦的方法檢驗真金一般,同理,有智慧的比丘也要檢驗我的教法,要透徹檢驗我的教法,不要因爲盲從而領受之。”

  基于相同的精神,我也請大家親自嘗試這些教法,看看這些教法對你是否有效。有些法門可以幫助你,但有些對你可能沒有助益。有些人可能馬上就發現自己跟某個或某些技巧很相應,但也有些法門需要多加練習才會熟悉。也有某些人可能會覺得禅修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這也沒關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夠發展出平靜、清明、自信和安詳的修持方法,並且實際去修持。假使你可以這麼做,那麼,你不僅能夠利益自己,還可以利益周遭的每一個人,而這就是所有科學研究與內心修持的最終目標,不是嗎?我們不僅爲自己,更要爲後代子孫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和諧、更和善仁慈的世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