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 般若智慧文殊菩薩

  3.般若智慧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是梵語音譯,意譯爲妙德、妙首、妙吉祥。文殊菩薩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經常出現在般若系的經典之中,與普賢菩薩同爲華藏世界的上首。

  經典中常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這是說般若智慧是諸佛的老師與母親,衆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現世間。但是般若智慧無形無相,不可觸摸,經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很難用言語表達,故而用文殊菩薩做代表,給凡夫一個智慧形象的比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中提到:在東北,有個叫做清涼山的地方,那裏有菩薩叫做文殊師利,他和他的眷屬及諸多菩薩共一萬人,常在山中演說法理。而在中國山西的「五臺山」,因爲終年積雪,夏天仍然寒冷,從來沒有過炎暑,又叫清涼山,因此衆人便以五臺山爲文殊菩薩的道場。久而久之,這裏便爲信衆們朝拜文殊菩薩的聖地了。

  我們常見的文殊菩薩造像,是座腳跨青獅,手持如意(或寶劍、蓮華等),頭戴天冠,身披璎珞衣著,飄逸且雍容華貴,柔和中帶著雅靜的天人像。獅子是獸中之王,有「獅子一吼,百獸膽裂」之說,因此經中常常將佛陀說法比喻爲獅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對衆生有振聾發聩的作用。把獅子作爲文殊菩薩的座騎,則是表菩薩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煩惱。

  文殊菩薩的智慧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佛門有句話說「慈悲爲本,方便爲門」;有智慧爲先導的慈悲與方便,才能長養菩提,接引衆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