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貪著

  貪著

  由“他”中分離出來的“自我”感知,其實是一種生物機製,是神經元之間已經建構的對話模式,持續對其他神經元系統發出信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個別、獨立存在的生物,我們需要某些東西才能維持生存。”由于我們活在肉體中,因此氧氣、食物和水等確實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有人曾與我談及關于嬰兒存活的研究,報告顯示,爲了生存,我們需要一定程度身體方面的滋養,例如我們需要被觸摸,需要有人跟我們說說話,也需要有人認同我們的存在。

  然而,當我們將“生物必需要素”概括爲“與基本生存無關的事物”時,問題就來了。佛教名相中,這種概括性被稱爲“貪著”或“欲望”,而這跟愚癡一樣,都具有神經元的生物基礎。

  舉例來說,假使吃巧克力的時候感到愉悅,我們就會建立起一種神經元連接,這種連接讓我們將巧克力與生理的愉悅感劃上等號。但這並不表示巧克力本身是好東西或壞東西,巧克力原本就具有製造生理愉悅感的化學成分,導致問題真正産生的是我們神經元對巧克力的貪著。

  貪著在很多方面跟上瘾沒兩樣,是對外物或經驗的一種強迫性依賴,以便製造出一種“完滿”的假相。不幸的是,就如同所有上瘾症狀一樣,貪著會隨著日久月深而愈演愈烈,縱使得到了夢寐以求的人、事、物,但我們所經曆的“滿足感”是不會長久的。無論是今天、這個月或今年,讓我們快樂的任何“人、事、物”也都注定會改變——“改變”是相對實相中唯一不變的事實。

  佛陀將貪著比喻爲飲用海洋中的鹹水,喝得愈多,就愈口渴。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的心被貪著所製約時,無論擁有多少,我們永遠都無法真正感到滿足。我們失去了區別什麼是“快樂的直接體驗”,什麼又是“暫時讓我們快樂的對境”的能力。所以,我們不僅變得愈來愈依賴外境,也強化了“依賴外境給予我們快樂”的這種神經元模式的製約。

  你也可以把巧克力代換成其他東西,對某些人來說,人際關系是快樂的關鍵。見到某個具有魅力的人時,他們就會想盡辦法接近這個人,但當他們終于達到目的,跟這個人建立起關系時,彼此間的關系卻又不如原來所想象的那樣令人滿意。爲什麼

  這是因爲他們所貪著的並非外物,而是腦部神經元虛構出來的故事罷了。這個故事以多層次的方式進行著,內容從達到欲求之後可能得到的好處,乃至得不到時會面臨的恐懼等等。

  很多人都以爲,如果能夠獲得意外的好運,比如說贏得彩票大獎,就會讓他們快樂得不得了。但是我的學生告訴我,由菲力普·布林曼(Phillip Brinkman)所做的一項有趣的研究顯示(《個性與社會心理學》(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雜志第36期,第917頁,“中獎者與意外受害者:快樂是相對的嗎

  ”(Lottery Winners and Accident Victims: Is Happiness Relative

  ),菲力普·布林曼(Philip Brinkman)著,1978年。),新近中獎的人並沒有比“未經曆暴發戶興奮感的對照組”更快樂。事實上,中獎的人說,在最初的興奮激動消退之後,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樂趣,像是跟朋友聊天、得到贊美,或只是看看雜志的樂趣,跟不曾經曆過這樣重大改變的人比起來,反而相對地減少了。

  這個研究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聽到的一則故事。有一個老人買了獎金高達一億元的彩票,但買了彩票之後不久,他就因爲心髒病發作而被送到醫院。醫生囑咐他一定要多休息,並且嚴禁接觸任何會讓他興奮的事物。就在老人住院期間,他所買的彩票竟然中了大獎。由于正在住院,所以他對幸運中獎一事當然毫無所知。不過,他的孩子和妻子知道後便前往醫院,想要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到病房探視他之前,他們先去見了醫生,告知有關老人幸運中獎一事。一說完,醫生便要求他們先不要跟老人提這件事。“他會太過興奮,”醫生解釋說,“這會讓他心髒病發死亡。”老人的妻子和孩子跟醫生爭辯了起來,他們相信這個好消息會讓他病情好轉。不過,到最後他們還是同意讓醫生用和緩的方式去宣布這個好消息,讓老人不至于過度興奮。

  于是老人的妻子和孩子便坐在大廳等候,而讓醫生進去病房。一開始,醫生先是詢問老人的症狀、感受等。問了很多問題之後,才隨意地說:“你有買過彩票嗎

  ”老人回答說,其實就在住院前,他才買了一張彩票。

  “如果你中了獎,”醫生問道,“你會覺得怎麼樣

  ”

  “嗯,如果真的中了獎,那很好。沒中獎的話,也沒關系。我已經是個半只腳踏進棺材的人了,中不中獎都無所謂。”

  “你不會真的這樣想吧!”醫生若無其事地說道,“如果真的中了獎,你一定會興奮得要死,對不對

  ”

  但老人卻答道:“不會!事實上,如果你有辦法讓我病情好轉,我會很樂意分給你一半的獎金。”

  醫生笑了,“別想這檔子事了,”他說,“我只是隨意說說而已。”

  但是老人很堅持:“不,我是說真的。如果你可以讓我病情好轉,我又真的中了獎的話,一定會分給你一半的獎金。”

  醫生又笑了,“要不然你把剛剛說的話寫在紙上,”他開玩笑地說,“說你會分給我一半獎金,可以嗎

  ”

  “好啊,就這麼辦。”老人同意了,伸手從床邊桌上拿起便條紙,緩慢無力地寫了一張分給醫生一半獎金的同意書,並在上頭簽了名,然後交給了醫生。醫生盯著這張同意書和老人的簽名,知道他就要得到這麼多錢了,一陣興奮,竟然當場就倒地身亡。

  當醫生倒地時,老人大叫了起來。聽到老人的叫聲,他的妻子和孩子恐懼極了,以爲醫生一語成谶,老人因爲這個消息興奮過度而心髒病發身亡!他們沖進病房,只見老人坐在床上,醫生卻倒臥在地上。當護士和其他醫生沖進來試圖搶救醫生時,家人便悄悄告訴老人有關中獎一事。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老人對于贏得一億元獎金似乎並不怎麼興奮,這個消息也沒有對他造成任何傷害。事實上,幾個星期之後,他的病情逐漸好轉,終于可以出院回家了。當然,他也很高興可以享受從天而降的財富,但他並不貪著這些財富。相反的,這位醫生卻因爲太執著于獲得巨額財富,過度興奮而讓心髒承受不了,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 继续阅读 ▪ 瞋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