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

  

  我們必須認出自己的根本狀態。

  ——措尼仁波切,《無牽挂的尊嚴》

  佛陀曾說,只要讓心如其本然地安住,就可以直接體驗到心的本性。但是如何才能做到這樣呢

  這就要回溯一下前面所提到的將軍運寶的故事了。在那則故事中,將軍奉命在一天之內將國王的寶藏從舊王宮搬移到新王宮。你還記得他完成任務時既放松又滿足的狀態嗎

  當他洗完熱水澡,坐在柔軟的墊子上時,他的心完全平靜下來了。雖然念頭仍舊會冒出來,但他滿足地讓念頭生起、消退,不執著任何一個念頭,也不追逐任何一個念頭。

  你應該也曾經在完成漫長且艱苦的工作之後,有過類似的體驗。無論是體力工作或是撰寫報告、完成財務分析等腦力工作,完成時,你的身心會自然安住在一種快樂的疲勞中

  所以,我們現在就來簡短地練習一下如何“安住自心”。這其實不是禅修的練習,而是一種“無修”(nonmeditation)。這是非常古老的佛法修持,我父親曾解釋道,它會讓我們放下必須達到某種目標或體驗某種特別狀態,而加諸自己的壓力。在無修的練習中,我們只是觀看發生的一切,完全不做任何幹預;我們只是對探索內在的實驗感興趣的觀察員,所以對實驗結果的好壞不會患得患失。

  當然,剛開始學習這個方法時,我還是個很有目的導向的孩子。每次坐下來禅修時,我都期待會有美好的經驗。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我才開始抓到“只是安住”的竅門:只是觀看,放下對結果的期待。

  首先,以舒服的姿勢坐下,保持脊椎挺直,身體放松,眼睛張開。當身體的姿勢很舒適、很放松時,讓你的心單純地安住叁分鍾左右。讓心放松,就像剛剛才完成一項漫長而又艱巨的任務一樣。無論發生什麼情況,如念頭或情緒生起、身體不適,或察覺聲音或氣味,或是心裏一片空白,都別擔心。任何發生的或沒發生的,都是在安住自心時的部分經驗。

  現在,對心中的所有念頭保持覺知,並安住在這樣的覺性當中……

  安住……

  安住……

  叁分鍾到了之後,問問自己,剛剛那個體驗如何

  別評判它,也別試圖解釋它,只要回顧剛剛所發生的一切,回顧你的感受就行了。你可能體驗到短暫的平靜或廣闊開放的滋味,這非常好。或者,你也可能察覺到百萬個不同的念頭、感受和感官知覺,這也非常好。爲什麼

  因爲不管是哪一種情形,只要你當時對生起的想法或感受至少保持了些許的覺性,那麼,你就已經直接瞥見了心的自然運作。

  現在我要告訴你一個大秘密——任何時刻,當你將注意力安住在往來于心中的一切,這就是禅修;以這樣的方式安住,就是體驗本然心。

  禅修跟日常生活中思考、情緒和感受曆程的唯一差異,就在于你是否運用了單純、赤裸的覺性。當你讓心如其本然地安住,不追逐任何念頭,不被任何情緒或感官知覺帶走,這時覺性就會顯現。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明白,禅修竟然這麼簡單,主要是因爲它看起來如此平凡,而且跟我日常的感知習性如此接近,以至于我很少會停下來去認出它。就像我在巡回講學中遇到的許多人一樣,我自己以前也以爲本然心一定是某種很特別的東西,跟我所經曆的一切都不一樣,或者更好。

  就像大部分人一樣,過去我也經常批判自己的經驗,認爲生活中來來去去的憤怒、焦慮、恐懼等念頭都是壞的,是有負面作用的,或至少是跟本然寂靜相互矛盾的。然而佛陀的教法以及這個無修練習的含意卻是,若能讓自己放輕松,心理上退一步,我們就能開始認識到,這種種念頭不過是在海闊天空的心中來來去去的現象,而心就像虛空一樣,無論其中發生什麼,虛空根本不受幹擾。

  事實上,體驗“本然寂靜”比喝水還容易。想喝水的話,還得費一點功夫呢。你必須去拿杯子,把杯子靠到嘴邊,再把杯子傾斜之後,水才能倒進你嘴裏,然後還要把水吞下去,再把杯子放下來。可是,體驗本然寂靜根本不需要花這些力氣;你只要讓心安住在它本然的寬廣開闊之中就行了,不需要特別的關注,也不需要特別的努力。

  倘若不知爲什麼,你就是無法安住自己的心,這時你可以只是單純地觀察任何念頭、感受或感官知覺的顯現,停留了幾秒,最後消融,于是你認出:“哦,這就是我心中在發生的……”

  無論你身在何處、在做什麼事,最重要的是去認出自己的體驗是很平常的,是你自心真實本質的自然呈現。倘若你不試圖阻斷心中念頭的發生,而只是觀察它,最後你會開始有一種穩定的放松感、一種無限的開闊感——這其實就是你的本然心,也就是那自然不受幹擾、任由各種念頭來來去去的背景。同時,你也喚醒了新的神經傳導路徑。當這些路徑的連接愈來愈強、愈來愈深時,你就會愈來愈有能力接受每個瞬間從心中蜂擁而過的種種念頭。無論有什麼紛擾的念頭生起,都只會變成激起本然寂靜覺性的媒介,而這本然的寂靜則包容並滲透、遍滿這些念頭,就好像虛空包裹並滲透遍滿現象世界的每個粒子一樣。

  心的簡介到這裏告一段落。現在,我們要開始較深入地檢驗心的特性了。你也許會感到很納悶,爲什麼我們必須更深入了解本然心,大概了解不就夠了嗎

  我們可不可以直接跳到修持的部分

  這樣說吧,當你在黑夜中開車,如果你手邊有一張當地的地圖,而不是只知道大概的方向,你是不是會感到比較安心

  如果沒有地圖和路標的指引,你很可能會迷路,你可能會一直轉錯彎或開到岔路上,結果旅途變得比預定中更漫長且複雜:你很可能只是在原地繞圈子。當然,也許你最後還是會到達目的地,但是,如果你事先知道應該要怎麼去,這趟旅程就會輕松很多。因此,你不妨把接下來的兩章當作路線圖,讓它引領你更快到達目的地。

  

✿ 继续阅读 ▪ 第四章 空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