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爲啥
撰文 / 釋了空(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世間的生活多姿多彩,金錢、名利、洋樓、美酒、山珍海味,這樣的人生你不去享受,爲啥要選擇出家呢?
世間固然美好,但卻找不到心靈的真正寄托處。無論你有多少財産,就算你能呼風喚雨,想要什麽都能稱心如意,但物質方面的東西終究無法彌補你內心的那份空虛。因此,你會以刺激的娛樂來打發心靈的孤獨。
走過了紅塵、嘗試了世間、享受過快樂,但我無法找到人生的歸宿。祈禱在佛陀的足下,我認識了人生的真谛、發現了生命的歸程,有了堅定的信仰,所以,我選擇了出家。
在茫茫的人海中,哪一副慈祥的表情,一身黃色的大褂、一雙樸素的僧鞋,在人群中走過越發顯得格外親切,那種飄逸,那種灑脫,讓我肅然起敬,所以,我選擇了出家。
經過那條悠靜的小路,翻過一座高山,聳立在面前的便是一座巍峨典雅的寺院,莊嚴稀有的佛像巍然不動,青煙環繞著古寺,伴隨著晨鍾暮鼓的生活,使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那份甯靜,所以,我選擇了出家。
古人有雲:“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爲也”。我們都知道,將軍以武功平定禍亂,宰相以文才治理政務,凡大事都掌握在將相手中,而先德們卻說出家是他們做不到的,由此可知,出家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經過了幾年的出家生活,使我更深的體會到這條路並不好走。我們舍離了生養我們的父母、舍離了六親眷屬、舍離了親朋好友。也許有人會說:“出家人薄情寡義,不懂知恩圖報”。其實,並非如此,我們是跳出了家人、朋友的小型情網,把對家人的這種小愛,將其升華成爲,以一切有情爲對象的博愛。超越了自我的私欲,將其轉化爲以一切衆生爲使命的神聖人生。
一路上有艱辛、有荊棘,但這是一條成聖成賢的大愛之途,一個人只知爲自己而活,他的心靈就越幹枯,只有多關注社會,施愛他人,心靈才能越富足,過得越愉悅,所以,我選擇了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