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貓,還是碗?
撰文 / 釋清涼(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讀“陸幼青”的日記,字裏行間都有一種心靈的力量,真的感謝他用生命的最後爲我們演繹了一曲生機傲然的樂章……
《死亡日記》是我在俗家十八歲那年過生日時,媽送我的禮物,是我這樣要求的,當然這裏面有特殊的因緣。由于“陸”最初在“榕樹下”提筆的初是以一個患有晚期癌症的父親留給年僅十歲女兒遺言的立場來續寫的,巧的是生父也是得癌症去世的,那年我剛好也十歲
當時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在他的字裏行間能找到自己戀父情結的影子。但當我這次寒假回家,複讀《死亡日記》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其實,作爲一個普通人“陸”的確是活得很自在,死的也算灑脫。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文筆表達出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並沒有流露出對死亡的幾許嗔怨。他在《人生後花園》裏寫到文人很喜歡給自己找一個風雅的地方來蘊釀佳作,這無可厚非,但他此刻爲自己選擇墓地,用他自己話說:“這就是癌症讓他溫柔地死去連自選墓地的事都爲他安排如此周詳。陸說諸如此類的事簡直就是癌症送他的贈品。好個“贈品”!敢問這種優雅的背後是何等的情懷?面對已被判他那枯瘦如柴的病體,他曾這樣自嘲到“容顔恐怕不會討好諸君,但腰圍肯定是能討唐明皇的喜歡……”此般的自嘲是何等得通透;他在奧運片裏寫:中國女足現場比賽的殺氣太重,下次我們不要喊加油,我們喊茄子!如此這般的比賽風格,豈不是真正的奧運精神?剛好今年正趕上〇八奧運就開在自家門口,敢問諸位客官看主們陸的這口茄子,有多少人真的願意買單呢?他在最後的《遺言書》中寫:讀我的日記,就如同喝下午茶,糖贈品,您喝的盡興便可以走人,我留下買單就是了,只是不巧地點正是“地獄”的産業……最後且讓我們靜享春光!
實事求是的說,盡管是修行人,面對死亡也未必有陸的這般不卑不亢的風骨,盡管普通人的斷見與常見不符合我們佛教輪回與因果論,但陸的這種對生命的精彩诠釋與對生命的坦然無疑在這些方面也是值得諸君借鑒的。再次願他那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與對死亡那不瞋不怨的從容態度,能爲正在人生風雨路上艱難跋涉的行者們,送出一些溫暖,點亮幾盞心燈。
足矣!
最後用“崔永元”的評價來結束此篇敢言吧!
有一個商販,用一個價值不斐的古董碗賣貓,有一個看客走過來說:“貓我全買了,碗就算贈送的吧,老貓用慣了。”崔要說的是:我們是貓,陸是碗。而我要告訴大家:看過他日記的人是貓,真正看懂的人是碗;面對人生沒有正確的生命觀的人是貓,能真正了脫生死,解脫自在的人是碗;只是紙上談兵的修行人是貓,能真正自利利他,弘法利生的人是碗;只能爲衆生錦上添花的人是貓,能真正爲衆生雪中送炭慈悲濟世的人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