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撰文 / 釋清如(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畫家達芬奇從人物畫的角度說的,而我們看到早于他一千多年中國的孟子就已經從識人的角度把這個道理說得非常清楚了。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這就說明了想觀察一個人的時候,應注意觀察他的眼睛,因爲從他的眼睛中就能察覺到其行爲之善惡,故察人之學問在于觀其眸子之中。

   曾記得,法師給我們講課的時候,每當講到抽象難懂的地方,我們的眼神就發愣,此時,法師就會問我們是否沒聽懂?這好像從眼神當中就能給法師傳達了一種不言之言,可見,從眼神中就能讀懂一個人的心理活動。

   又《妙法尼》中也說:“巨人也好,侏儒也罷,其志氣乃表現在一尺的臉上;一尺臉上的志氣則盡收在一寸的眼睛中。”所以與其察言觀色,不如觀察他的眼睛。再說:眼睛當中還有種種不同的神氣,例如:佛菩薩,慈眼視衆生,那是因爲佛菩薩無時無刻都在悲憫著苦難衆生,希望他們能早日回頭,就好像一位慈母時刻都在盼望自己流浪已久的兒子早日回來。

   然而,我們這些凡夫衆生的眼睛則不爾,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隨著外境而轉,所以表相的喜怒哀樂都體現于眼神之中,因此,我們若想保持自己有一雙慈目,讓它能夠永遠明亮清澄,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