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不可給他人造成種種障緣以及不便
撰文 / 釋定智(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談到學戒因緣感到很慚愧,我的學戒因緣是從曾經在五臺學過戒、安過居師父們應響發起的。當時給我的感覺認爲學戒的人做事行持與人格格不入,學戒安個居回來之後,一切事不敢做卡在戒條上——怕因果,怕負債;常住事一概不發心,而且到處去指手劃腳,到處批判別人……
我當時産生一種概念是:由于學戒﹑持戒會給他人造成種種障緣以及不便。
戒侓的精神不可能是這樣,主要是沒有把戒侓精神搞明白透徹。因而産生發起我學戒的因緣。
由于自己的感受與幾年的修學體會,無論在做任何事,在修任何法門,學戒﹑持戒無非是爲了製止我們叁業束縛,去掉貪嗔癡慢疑等煩惱,令心趣向正覺開悟本性,啓發內在,成就圓滿無礙自性佛。佛當時製戒緣起即是爲去貪嗔癡,防止譏嫌,令弟子歸心正道,用功辦道而製。
其中得到一個結論:現在學戒的各別存在一些導向自私心很重,甚至持戒的心態好像自己在標榜自己,我在持戒,我在過午等等,你們任何人都要恭敬我,都要以我爲主,給我開緣,好像是應該的,沒有低下謙虛卑遜之心。
如果是這樣,實在是委屈了佛製戒的精神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