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祥自若

  安祥自若

  撰文 / 釋演一(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孟子曰:“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也就是說人家理解你,要安祥自若,人家不理解你,也要安祥自若。實實在在的一句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人知之,亦囂囂;”也許還容易些;然而“人不知,亦囂囂”,這也許就比較困難。不被別人理解,往往難以掙脫孤獨和苦悶的陰影,但事實上,要真正做到感情上的息息相通並非容易,理解他人難,被人理解見分曉更難。

   老年人責怪年輕人過于開放,年輕人認爲老年人保守有余;北方人不理解南方人的纖柔,南方人不明白北方人的粗犷;喜歡熱鬧的人不能忍受獨處的寂寞,愛好清靜的人不習慣環境喧囂……這些都屬于生活方式、性格特點、個人喜好等瑣細小事,又何必要求他人都理解呢?只要我們能拿出比海洋更寬廣的胸懷,寬容地看待不同的個性的人,即便少一份理解,也能微笑地擦肩而過。

   熱愛祖國的屈原,被放逐到人煙稀少的溆浦;忘卻自已的雷鋒,常被一些人稱爲“傻子”;堅持真理的布魯諾,被燒死在十字架上;解放黑奴的林肯,被槍殺在劇場裏……試想,如果他們爲追求事事被人理解,又如何爲捍衛真理而奮然前行?學習先賢哲人,就應當學習他們追求高風亮節的勇氣,堅持真理的信念,維護正義的決心,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然奮進。

   通過學習《孟子》,體會到孟子所說的“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佛教中的例子也數不勝舉,就如當年的玄奘大師,爲了求請真經,不顧個人的生死,跋山涉水獨自前往,當時的舉動,又有幾人能理解呢?

   所以我們要拓開心胸,做到“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 继续阅读 ▪ 中秋節的思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