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平常心

  平常心

  撰文 / 釋醒慧(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祖師曾說:“平常心是道。”當我懂得什麼是平常心時,才知道平常心難做。我個人認爲既然修道就要做到平常心。

   世尊教導我們,對待衆生要平等,所謂平等是用同樣的心態面對種種事物。見貧窮,不輕視。見富貴,不羨慕。心中無貴賤之分別。視一切衆生皆有同等的智慧佛性,只是暫時的迷悟而無法看清真相。這所謂的平等,即是一顆平常心。在生活中,對上不奉承攀緣,對下不我慢貢高,不求名利,坦坦蕩蕩,即是平常心。逆境來臨,只有冷靜沒有煩躁,面對可愛境亦不過分高興。受到別人贊歎與誹謗不驕傲也不煩惱……總之,平常心即是不過于執著自己,執著他人,就如叁輪體空:對于施者、受施者、所施之物都不能抓取評價。所謂的得與失,好與壞、苦與樂只是我等給予安立的名言概念,其實它本身即是平平常常。然而,平常心不是不知冷熱不明是非的愚蠢者,他是把事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知道一切都是有位暫住的假相,所以他不去執著,平常心是不極端的中道法……

   虛空是平常的,大地是平常的,所以它們擁有的最多。可是在凡夫的眼裏只有自己,所做的一切不知用了多少個心思,所以凡夫永遠是凡夫。佛教中說佛的法身遍于虛空,無處不在,因爲佛陀所做的一切是單純的,他當下認真的做,卻不當真的做,不求別人的評價,不求感招善報,這就是平常心.

   宋朝詩人蘇轼曾說:“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他只是做好當下,而沒有所求。修道其實沒那麼複雜,有的修道者因自己習氣不改而煩惱,因沒完成當天的功課而著急,精進的精神可嘉,卻不可頭上安頭。所謂:“志當存高遠,不外平常心”成佛的目標不能沒有,做起來只是平平常常。修道,就是一顆平常心。

  

✿ 继续阅读 ▪ 隨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