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聽話

  聽話

  撰文 / 釋修觀(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師父,我會聽您話的!”這是我常對師父講的,可實際往往與師教相違了。所以,師父常常指斥到:“我沒有話,你們就聽我的話,若我有話,那就不會聽了。如端坐在大雄寶殿中的佛陀塑像,從不說話,故大家恭敬他,假若佛陀說話,就不一定有人恭敬他,可能嫌他啰嗦了。”是哦,反省反省,確實如此。

   何謂會聽話?在我看來,即對父母師長、良朋益友等諸善上人的叮咛囑咐,善言相勸等用一心兩耳專心聽取,並依之而正行也!

   何謂不會聽話呢?所謂人年輕時,總是話不入耳;聽老年人講話,總覺唠叨不休;學生聽教規守則以不懂爲好,聽勸善之言,總覺這些話與己無關,此既不會聽話也。

   記得法師曾經講過,聽話聞法必須“如器受于水”:不可把水杯覆蓋住,使水進不去,意即一個人倘若心存貢高我慢,則智慧語言難以進入心中;不可讓杯中留藏雜質,使淨水入後也無法飲用,意即若心中有了始終執著的邪見、偏見,如杯中有雜質留存,再純淨的法水也會被汙染;也不可心中如水杯有漏洞,即使天降甘露,也無法吸取,終會流失。不會聽話聞法又如“種子植于地”:如種子落在砂石上,土地太堅硬,種子不能萌芽,意即聞法不注意領受,無法發解脫心芽,菩提苗芽;又如種子落于荊棘叢生土內,雜草遍地,即使發芽也難以茁壯成長,意即雖領受了,但以雜染心相,易枯萎;又像種子沒深藏于土內,無法開花結果,意即心雖清淨,但健忘也終無結果。

   星雲大師也說過:聽話的藝術必具四點。第一,善聽:即要會聽話,甚至把所聽都往好處想;第二,兼聽: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聽話要能兩面兼聽,才不會失去客觀與公允;第叁,谛聽:即要用心聽,注意聽,聽後還要用心去思維;第四,全聽:聽話不能只聽一部分,更不能只聽正面,不聽反面,只聽好話,不聽壞話,要能全聽才能周全,才不會誤事。

   古代君王,會聽話的也數不勝數,如諸葛亮向劉禅所提叁條建議,以“親賢臣,遠小人”爲核心,由此而引廣開言路,才能察納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賞罰不明。劉禅被諸葛亮的情感動,理屈服而完成平定中原,興複漢室的功業。又如唐太宗李世民除以善用人才著稱外還很重視納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對魏征先後兩百多次進谏非常贊賞,由此貞觀時期,忠賢滿朝,人才濟濟,名相保將輩出,政治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強盛。這不正是因爲唐太宗會聽話嗎?

   是故,我們應學會“會聽話”,若聽話不准確,再去弘揚教法,自誤誤人,過失大也。聽話固然重要,但會聽話更爲重要!

  

✿ 继续阅读 ▪ 幫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