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福,因爲我們每一天都在損福,每一天都在消福。我們吃飯,我們要消掉做飯者他們發心的功德。我們如果不努力的修行,我們這一點功德一天天的減少,我們的資糧一天天的減少。所以要發心培福。我們在寺院裏只要你發心,做一點小事,只要你是認真的,它都是有功德的。我們培福是具足修行的基礎,沒有資糧是不能定道。資糧多的,培福好的,他的心胸就越來越寬,他們好像是一坨黃金,變成金身了,不變不壞。如果你培福,具足了功德,你變成一坨黃金了,不變不壞,你就站在哪裏,八風吹不倒,十風都吹不倒,要靠重量(定力),又珍貴又有定力,無論什麼歪風邪氣,妖魔鬼怪對你怎麼幹擾,他都不動不搖,因爲他有定力,他有資糧。如果沒有資糧的人,他是輕浮的,他是飄浮的,不要說八風吹不倒,就一句話都可以把你吹倒,一件事情也能把你吹倒,不但要倒,還要喪失信心,喪失道心,還什麼都不信。所以遇見困難,遇見逆境,遇見違緣都動心的人,主要的原因是福報不夠,要多培福。不要認爲我現在已經有一點世間的人天福報和善報,衣食豐足,人緣很多,當你沒有福報的時候,什麼人都不會相信你,那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如果你沒有福報,你沒有資糧,什麼鬼都會找你。修行的人,你資糧具足了,福報具足了,智慧再充滿一點,你生起了恭敬心,心胸寬廣,大家都來供養你,十方諸佛都要贊歎你,天龍八部都要護持你,你的道心就堅固了。所以培福在我們修行當中,是第一重要。發心培福,培福的目的是幹什麼?培自己的福,用自己的智慧,去感化一方人,教化一方人,度化一方人,你自己都站不穩,你還度誰呀?所以,學佛的人要自覺,才能覺他,就是這個道理。你不要認爲自己才高八鬥,我看落一片樹葉子下來,你都要跑多遠,有的人信誓旦旦,我今天要這樣,明天那樣,爲了衆生,爲了弘法,爲了什麼的,遇到一點困難他跑得比兔子還快,你是學的什麼佛呀?學佛的真與不真,主要看你是不是能應對逆緣。逆緣實際上是助緣,它提醒你,幫助你,被人罵一頓,能消掉你很多年的業障,被人打一頓,能消掉更多的業障,如果你不還手,那他的罪過就大了。我閉關十年,這十年間,凡是認識我的人都知道,那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閉關出來後還要培福十年,現在我都還在培福,還在給大家修路,爲什麼要修路啊?就怕大家走路不平坦,要摔跤,修什麼路啊?修菩提路。我六十多歲了,一下飛河南,一下回四川,一下到南充、一下返中江,一下去德陽,一下到萬善寺,一下跑成都,到處跑來又跑去,爲什麼呢?就是給自己培福,自己的培好了福,還要跟大家培福,跟我有緣的人培福。我要讓我的有緣人,在這一生,這一世能夠成就。
前兩年我很擔心,今天下午我非常興,你說我高興什麼?有人說:“海空法師,不怕你弟子幾百萬,你身邊沒幾人是修行的。”我說:“你說錯了,我身邊修行的人很多,也有很認真的,爲什麼呢?修行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好象是飲水一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很多人是有成就的。”有的人擔心的是:他看到這寺院裏都是些老頭,大家沒文化,就只能做點佛事,打點铛铛,敲點梆梆,只能幹點這些,又什麼也不知道,又講不來什麼佛法。我說:“你放心吧,時間一到,他自然會來的。我用自己的願力,用我的行爲,去感化這些衆生,我相信有知識的人,願意弘揚佛法的人,慢慢都會來,你們說對不對?(衆答:對)這次我們棲樂寺,不來了一個博士生寂文嗎?現在也去授了大戒嘛!承擔老佛爺家業,現在慢慢又有年輕的博士生又發心要出家了,我很高興,佛教有希望了。只要他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 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精神,需要我們中華文化,需要我們佛法來武裝人們的思想,來改變他們的人生,讓他們都覺悟。如果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覺悟,能夠爲自己的行爲負責,和諧社會從自己開始,和諧社會從心開始,那麼我們提出建立和諧社會的希望,也就爲期不遠了,你們說對不對呀?(衆答:對)如果說只喊一個口號,我們口號喊得再多,再漂亮也沒用,因爲沒有行爲,大家都心照不宣,我們這個和諧社會就只是一個口號。小說《西遊記》大鬧平頂山,豬八戒與妖怪有這麼一段對話,那妖怪看到豬八戒長得這麼難看,那妖怪又變得很漂亮,妖怪說:“哎,你是妖怪。”那豬八戒說:“我不是妖怪,你也不是妖怪,我們大家都不是妖怪。”你們認爲這是和諧社會嗎?是嗎?不是!和諧社會是建立知因識果的基礎上,大家都知因識果,從緣起上,從心上開始。人與人之間,都互相關照,互相支持,互相愛護,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原諒,多一些理解,把佛法作爲我們修行的座右銘,生活的座右銘,行爲的座右銘,這就是普賢菩薩的大願。如果我們按照這個願望去行爲了,做好我們身邊的事情,弘法利生的事情,我們家庭的事情,社會的事情,這就是普賢菩薩的願行,就是行願。普賢菩薩的行願說了這麼多,之乎也者一大堆,說來說去,要落實到人們自己的生活當中去。如果落實不到現代人的生活、工作中去,對我們學佛有什麼好處哇?他與我們不相幹哪?所以佛教提出了一個人們甯願做的,順應時節因緣的問題,佛法經常都是這麼講的,諸法是因緣生的,緣分變化了,我們的方法也要隨著緣分去適應它。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就是說這些。我們的行爲能不能做到這些,我相信你們能做到,因爲我相信我自己能做到,我相信你們也能做到,你們相不相信你們自己能做到嗎?(衆答:相信)你們做得好哇?今天來聽我講的在家人,將來都變成普賢菩薩。你們江南來的,回去按照這種辦法去做,你們將來就會變成觀音菩薩。你們鞍山來的,你們把這些願行做到了,就會跟文殊菩薩一樣,你們也會變成文殊菩薩。安徽、山東那邊來的,你們發大願去行持,具足資糧,勇猛精進,認真修行,這一生能夠成就,這一生能夠成佛。把你們的智慧開發出來,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運用到社會當中去,感化一方人,教化一方人,度化一方人,你們自己成就了,他們也成就了,我們的人間淨土就在腳下,就不需要到西方去了,讓西方的人走過來,好不好啊?(衆答:好)這才象樣,我們老往別的地方跑,往西方跑。我們要發願讓西方的人往我們東方跑,什麼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我們自性中,在我們一切行爲當中,我們的思想開朗了,我們的智慧開發了,我們的方法正確了,我們的行爲端正了,這個世界自然就和諧了,你們說對不對呀?(衆答:對)爲我們今後的人間淨土,爲我們的和諧社會,我們每一個人的功德圓滿了,智慧圓滿了,覺悟圓滿了,成就我們這一生的願望,爲成就我們的修行而奮鬥。大家在這一生中能夠法喜充滿,功德圓滿,阿彌陀佛!
按照經書上講,就不是這麼講的,我沒有按照經書上講,我講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經書上說的,如果按照經書上講,大家聽不懂,就不叫講法,所以說大家聽得懂的話,才叫講法。所以叫諸法因緣生,這叫緣起。好了,今天晚上還要授法,希望大家精神飽滿去准備,今天晚上大家都能得道而歸,阿彌陀佛!(衆答:阿彌陀佛!)
2008年5月2日于白塔寺
《願行的力量(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