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中的人間佛教▪P4

  ..續本文上一頁維修專款50萬元。因此,只要有誠心,善緣就會來幫你,只要我們大家有誠心、發心端正,善緣一定會具足,人有善緣,天必從之,你們說對不對?(衆答:對。掌聲)

  今後大家要努點力,不要看到現在的棲樂寺規模不大,將來我們的住宿變成叁星級的就差不多了,現在我們這點家當不算什麼,我經常給他們講,修行人要培福,具足資糧。“師父好啊,你倒好啊,我們這些小和尚沒得錢啊,我們只有拿兩個蘋果,去換兩個雞蛋的本事。”(笑聲)我說:“你們要好好學嘛,現在我是比你們好,過去有人給我送自行車,現在有人給我送汽車,你們要知道,佛法學好了,就能開發智慧,把你們的智慧明燈照亮了別人,不但有人給你送蘋果、送汽車,還會有人給你送飛機的,甚至有人給你送直升飛機。”(掌聲)以前在我閉關的時候,坐汽車不敢去想,坐拖拉機都不容易,由16家人發心買了一輛自行車給我用,時過境遷啊!因此,我們出家人要多做善事,結善緣,做好人,做好事,慢慢地改變我們的學修環境。我現在的車子也不是最好的,就是個沃爾沃轎車,我給大家講了這麼多開示,我認爲還是要有點收獲,你們要比我學得更好,我們的佛教才有希望,今後你們都能買得起飛機,那我就高興了,如果還是拿幾個蘋果,換兩個雞蛋的本事,這個就沒得意思的了。

  現在屬于安居期間,要認真組織大家學習,2008年在白塔寺培訓的錄像你們看過了嗎?(衆答:看了)去年高級培訓班的錄像看完沒有?(衆答:沒有!)這幾年培訓班的錄像你們要反複看,裏面講的東西雖然簡單、樸實,它是我們學修中實實在在的東西,對你學佛中所存在的問題很有幫助,是針對學修中所遇到的和應注意的問題所講,在某些方面要講得比較多一點。2009年高級培訓班講的東西比較具體,前面講的內容容易懂,後面的內容要困難點。培訓班講授的光盤內容黃敏正在製作,還沒有刻出來,今年白塔寺傳菩薩戒的前一天晚上只放了30分鍾,有機會的時候再說吧,你們還是把其他資料先看一看。今晚上重慶弟子還來了不少,他們聽說我到棲樂寺來了,他們這麼遠都趕來了,6點鍾才從重慶出發,現在才趕到寺院,他們很辛苦啊,大家歡迎。(掌聲)

  我們學佛一定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不要還是舊觀念“身穿百衲衣,腳穿百衲鞋,頓頓吃黃連,頂頭是青天,才像是學佛的”,學佛應學什麼?學佛是開發我們的智慧,覺悟我們的人生,要學得有水平,學得有質量,學得有尊嚴,如果這點起碼的認識都沒有,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學佛人。我們不僅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學佛的關鍵是要將佛教的思想、精神融入社會,與社會接軌,要能與我們的生活、工作相結合。如果佛教與社會完全是兩樣,人們就會認爲我們學佛的人是些怪物、神經病。我們明白了這些,學佛才有信心。我們出家僧人之所以能夠出家,能夠在寺院裏清修,正是因爲我們看到了學佛的前途,看到了光明,提高了我們的勇氣,堅定了我們學佛的決心,既然我們走出了這一步,就貴在堅持,不要被現象轉移了我們的信仰目標,如果被現像轉移了,那我們就墮落了,退失了道心,又回到了俗世中,那是很可悲的事情。就像你過去從火坑中跳出來,現在你又跳回火坑去。因此,我們對學佛的認識觀念是尤爲重要的,如果這個問題沒解決好,看到燈紅酒綠的社會,總覺得我們出家人吃了虧。我們沒吃虧!我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道路。如果你是真正修行的人,當你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再回頭去看社會上的衆生,他們的人生道路是很痛苦的。社會上的人們爲了生活、爲了養家糊口、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人間的事情,他們都是窮盡一生爲了這些去奮鬥、去爬行,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如果你不能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那你是非常痛苦的。

  我這次在北京開會,北師大的李燕傑教授,他寫了一個條子,講的是人們做任何事情不要太執著。他要送給一個出家人,而出家人在場的就只有我在這兒,我就上去了,我看了一下他寫的條子。上聯是:能幹大事幹大事,幹不了大事幹小事,幹不了小事不幹事,但不要幹壞事;下聯是:能幫大忙幫大忙,幫不了大忙幫小忙,幫不了小忙不幫忙,但不能幫倒忙。他念完了要我爲這幅對聯提個橫批,我說這個簡單嘛,我連想都沒想,就來個“隨緣自在”四個字,他說,今天算是遇到高人了,這一下就把對聯的層次提高了。原來他是想考一考我們出家人有沒有這個本事,他也不曉得我們和尚是個啥樣子。在出家人當中不要說辯才無礙,這點本事還是有的,他寫了這麼大一篇,我說個“隨緣自在”嘛。

  後來有幾次我們在北京開會,他經常把我拉到一起聊天,李燕傑教授是中國有名的語言學家,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博士生導師,他的講演很有水平,很有講演經驗。他每次講課都要叫大家鼓掌,這次我也把他那一套學到了,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會的時候,他說:我作了4000多場報告,講了40多所大學,在清華、北大、中南海,國賓舘、人民大會堂等地他都去講了。我想這個老頭他怎麼老喊大家鼓掌呢?這確實是他的一種講課經驗,用笑聲調動大家的聽課興趣,當聽衆聽到打瞌睡時,突然來點掌聲、笑聲,對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很有幫助。他經常說,我這麼大的年紀了,昨天也講,今天也講,我都是八十多歲的人了,還給你們講得到幾次,你們還不鼓掌一下啊?所以大家就鼓掌了,他也有心情講,大家也有精神聽,整個講課氣氛不就激發起來了,這就叫互動。我剛剛把名片拿給他,就要跟我通電話。他寫的這副對聯,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要適度,凡事不要勉強自己,不要把自己搞得很累,不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痛苦,要適可而止,你做不了的事就要隨緣。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老人出遠門,看見路邊有人掉了錢,有的人說不能去撿,有的人說可以去撿,遠道老頭笑了一笑,對過路的後生說,你把那幾塊錢撿到嘛,過路的人都說老頭說的對,別人落了的錢我們就應該去撿。人就要那樣,見到長處學長處,見到短處避短處,不要有疑慮。遇事要樹立正念,多想辦法,不能只在一顆樹上吊死。

  所以,一個學佛的人,你要是不知道世間的真相,人生的真相,不知道世間這八苦,那麼你仍然還在這八苦中旋轉,走不出這個火坑。世間事都要適可而止,不要偏激,不要過份地一味追求。你喜歡吃甜的,可以吃甜的食物,但是,千萬不要掉到糖裏面去了,如果你掉進蜜糖裏面去了,你已經被蜜糖淹死了,你還知道甜嗎?你喜歡吃鹹的,如果你掉進鹽倉裏面去了,鹽巴就把你淹死了,你還知道鹹嗎?所以,享福的人也要適可而止,享福的人也要惜福,要知道福兮禍兮的內在關系,才知道珍惜你今天的享福是怎麼來的,有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也就是這個道理。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世間的真相,和社會的發展規律,使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你爲什麼還要跳回世間的火坑裏去呢?所以,人世間八苦的味道,身家一世,他們都是爲了生活在奔波,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要想方設法去爭取達到,這種追求自己要求的過程,自己就成了生活的奴隸,在追求的道路上艱難地爬行。佛教對世間一切衆生,世間一切事物,要盡量用積極的態度,去開發人們的智慧,發掘其功能特長,去展現自己、優化自己,知足常樂。如果我們不知足,去追求、去滿足自己這顆貪心,妄心,嗔心,慢心的話,那你永遠是痛苦的,因爲人世間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圓滿的,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都是達不到圓滿的程度。如果爲了達到自己的要求去爬行,是沒有止境的,是痛苦的。我在年青讀書的時候,我就經常去總結人生,人們都在這叁條路上爬行,原來我跟周秘書長也講過多次,你們知道是哪叁條路?一條就是黃路,黃路就是指金錢,金子是黃的啥;二條就是白路,白路就是指名譽、地位;叁條就是紅路,紅路就是指人與人間的感情、愛情。人們都在這叁條路上爬行,人們都要去實現財、名、色這叁個目標去奮鬥,如果爲了達到這叁個目標,就要去鬥爭、去爭奪、去運行。人們都在這叁條路上生存,又在這叁條路上死亡,人們也在這叁條路上奮鬥,有的人是爲第一條路去死,有的人是爲第二條路去死,有的人是爲第叁條路去死。如果這叁條路都沒走上,又沒有達到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整天在那裏怨天,怨地,命裏不在,運裏不來,最後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世間人是不是這個樣子呢?世間人爲了達到自己的要求,無休止地去爭奪,去攀緣,外勞其神,內傷其精,無時不在痛苦之中掙紮,你們說是不是?你們爲了家庭、爲了生活、爲了工作、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求不得的總去想求。人生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這四苦外,還有愛別離苦、怨憎恚苦、五蘊熾盛苦、求不得苦。不管怎麼樣你都達不到圓滿境界,你地位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你能辦得到嗎?愛別離苦、五蘊熾盛苦、怨憎恚苦、求不得苦,加上生、老、病、死這四苦,有這世間八苦,不管什麼人都達不到自己的欲望,所以我們世間人,做事要適度。我們知道了這些都是空相,就要遵循緣起性空的原理去生活,世間八苦都是自己産生來的,不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必須要隨緣才能自在。

  今天晚上重慶這麼遠,他們都來了,大家走到一起很高興。還是上次在白塔寺菩薩戒會上見了面的,他們這次來棲樂寺見我,聽說我這次又要到重慶去講課,他們就先來聽了,所以說近水樓臺先得月。距6月12號講課的時間也沒有好久了,到那個會展中心講課還是第一次,我還有點緊張,但對于我這個出家人來說,沒關系。我在紅牆裏面都是講慣了的,要走出來,面對社會講課,就要多些風采,要適應社會,在社會上多學點經驗,社會上的東西我們要多學點才行。這個法堂是南充市佛教協會的電教中心,我們可以在這裏學習、開會、放電影,還可以唱歌。(笑聲)今天晚上參加會議的有重慶的、有南充的、有白塔寺的、有棲樂寺的,還有老師、學生,社會各界的弟子都有,我都沒有通知他們,你們的消息比我還快呢,(笑聲)但是,你們既然來了,我還是很高興的,瞌睡也被你們趕跑了,大家的精神也來了,現在時間不早了,我一個人講,這很不公平,不講了,阿彌陀佛!(掌聲)

  (根據錄音文稿重新整理) 2010年10月3日

  

《生活中的人間佛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