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一篇 蓮花王 第叁章 勝王因陀羅部底

  第一篇 蓮花王 第叁章 勝王因陀羅部底

  來自金剛心的傳承

  普賢王如來在法界中驚覺

  嗡 空悲的金剛身

  阿 莊嚴的空樂語

  吽 本初的明空意

  豁然勝利

  帝釋天王的威力 帝釋天王的大福

  因陀羅部底

  無上密乘的根源,緣起于無上正遍覺、本初法身普賢王如來,普賢王如來以他內證的境界,傳授與由其自性所成就示現的圓滿五身、毗盧遮那如來等五方五佛,以及諸佛宛如大海一般無量的眷屬。

  這些宛如大海的佛海聖衆,得到了諸佛密意,圓證了微妙法身,與諸佛平等無二無別。後來五方五佛又以密意傳授與金剛薩埵。從此之後他們各以心印,來遞相傳承,成爲密教的起源。

  後來,在《大瑜伽續》中的傳承起源,傳說乃是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百二十年,密乘開始弘傳于帝釋天王的叁十叁天之上,而當佛陀入滅時曾經預言說:

  自我滅度後,一百二十年,

  于叁十叁天,傳至上法要。

  後南贍東方,有善根利智,

  現王相名紮,顯**瑞相。

  後來,佛陀圓寂之後,在地球上南贍部洲的烏仗那國,果然出現了一位國王劄,即因陀羅部底王,弘揚了無上密法,並且從大海中迎回了蓮華生大士,並以他爲子嗣,開始了不可思議的弘法偉業。

  因陀羅部底王居住在烏仗那國國都夢揭厘城的九重寶宮之中,由于一切諸佛賜予加持的緣故,在這座寶宮之中,不斷的雨下如幻、如虹般的不可思議清淨的珍寶,而這些境界並不是一般世俗之人所能見到的,必須是具足福德的人,才能夠如實現觀到這恍若安立在虛空,如虹彩一般的秘密壇城。

  烏仗那的國土,以這座九層的秘寶宮殿爲中心,宛若心輪中的蓮花一般,分出東、西、南、北四方與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隅蓮瓣,這如同八葉蓮瓣的地方是具足著一切空行、諸神乃至魔王的轄區。而象征著一切如來的根本心蓮的中臺八葉,是因爲蓮華生大士即將誕生的不可思議因緣,所以示現了如是密意的象征,這密意的中臺八葉心蓮,代表著出生諸佛的法界胎藏。

  因陀羅部底王統治著烏仗那王國,他所居住的這座九層寶宮,又稱爲九層頂髻宮,象征著佛陀最尊貴的頂髻——無見頂相。他遵循著佛法,努力地治理著這一片國土。

  他同時有好幾個不同的稱謂,有人稱他爲無眼巨富王,也有的稱之爲巴爾加古德王,有稱爲伽吾斐大王,有的又稱之爲達那巴拉王;而他最爲大衆所熟知的名稱,就是因陀羅部底王。

  “因陀羅部底” (Indrabhuti)的意思是帝釋之福,或是帝釋之力的意思,因爲“因陀羅”就是帝釋天的天王,也就是叁十叁天天主的名字,他以“因陀羅部底王”的名號爲大衆所熟知。他樂善好施,不斷地將財富布施給人民,使人民安居樂業。他因何會如此樂善好施呢

  這與他所遭受到的無常因緣有極深的關系。

  因陀羅部底王雖然具有無量的資財,但可惜的是他的眼睛瞎了,所以當時他才會被稱爲無眼巨富王。而且他雖然有許多的宮妃,但是卻無于嗣,而令國祚無望,這使得國王與大臣們也爲此憂心如焚。後來有一位王妃終于生下了一名太子,國王心中大喜,爲他舉辦了各種隆重的典禮祈福,可是不久之後,這位小太子竟然死去了,國王與王妃心中都倍感哀痛。

  也正在這個時候,整個烏仗那國都出現了大饑荒,餓死了很多人。這時,被稱爲無眼巨富王的因陀羅部底,傷心地說:“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我更痛苦的人了。在人類所擁有的眼、耳、鼻、舌、身五根當中,我最寶貴的眼睛已經失明,現在連我最至親重要的王位繼承人也死亡了。我這輩子當中,不只最至愛的太子沒有了,甚至連爲了我下輩子的幸福果報,所要去做的種種布施善行,都還不曾去做。而現在尊敬我的子民,卻因爲饑荒的緣故餓死了這麼多人,真使人痛苦啊!在現在與後世當中都不曾具足真正的幸福,我的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

  因陀羅部底王悲傷地說著,並且從他已經失明的雙眼中流下了眼淚,顯示了他心中至深的悲傷。這時,一位具足廣大德行的國師阿賽仙人,安慰著國王說:

  “大王啊!現在因緣到了,我要告訴您一些生命中最尊貴重要的道理,請您明鑒。這世間是無常的實相,我們在生命中所累積的一切財富可以用完,而我們在死亡日子來到的時候,就必然要逝去了。我們無法逃離死神的追逐,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人真正能夠長生不老。我們隨時隨地都有被無常之鬼拘提毀滅的機會。我們雖然想要永遠隨心所欲地活著,這種事情卻是身不由己的。但是,大王!您千萬不要心中苦痛悶悶不樂,不要在果報上面去感受痛苦,而應該在“因”上面多具足功德。這世上有因必有果,因果是究竟不滅的。您不能只是白白地認命,您應該依循因果的道理,努力精進。千萬不要認命,只是默默地吞下苦果啊!”

  “仙人,那我應當如何做呢

  ”

  “現在您千萬不要郁悶不樂,應該發起心來從事善行,心中充滿喜樂。您應當多想想積聚福德的好處,以及積聚福德之後所産生的歡喜,所産生的無畏,所産生的種種功德。您只有這樣不斷地積聚福德,才能夠使身體恢複健康,使您的身體具足力量,身心歡愉而來創造更偉大的事業,造福于民,讓您的一生充滿光明。”

  阿賽仙人如此地勸慰國王,而國王雖然信奉佛法,也供養諸佛,對于國家中的出家衆與修行人,都是十分尊敬,但是他畢竟還沒有了悟真理,心念還是在世俗谛當中流轉,並未真正生起無常心與光明的智慧。

  雖然他的後妃很多,也信奉佛教,並且大成就的上師拉瓦巴,曾經路過他的國土,而他們也接受拉瓦巴的灌頂與開示,但是因陀羅部底王還是無法真心修行。由于他一向過著安逸舒適自滿的生活,所以並不能夠真正從無常的苦痛當中,生起究竟的思維,還是安于世俗谛當中,不能出離。

  現在經由阿賽仙人的安慰和勸誨,國王的心才慢慢穩定下來,他開始了知精進修行的道理,雖然還不能夠對究竟法義圓滿具足,但是他已經對佛法生起歡喜之心。于是他決定在四月孟夏的十五日當中,供奉佛、法、僧叁寶,向叁寶獻上最豐盛的供養,並親自諷誦《寶雲經》與《法雲經》這兩部大乘佛法的深妙經典,而且將這兩部經典都仔細地諷誦了二十一遍。

  當他在誦持經典時,《寶雲經》與《法雲經》的經義一遍又一遍地流注在因陀羅部底王的心中,雖然他不能完全領悟經典的意含,但是心中智慧的種子已經慢慢地萌芽生起了。他的菩提心也透過大乘佛法的引導,開始有了清淨的根芽。而他的大悲心也逐漸出生了,于是他豁然決定對衆生進行普遍的施舍。他舉辦了無遮大會,發願要將所有的財富全部布施給一切的衆生。

  在當時,人們十分重視養生,所以常以花粉爲食。在伽瑪茹城的東北,有一座沒有汙染、具足光明的大湖,在這湖中生長著許多美麗嬌妍的蓮花,其中有一種蓮花叫做烏東哇拉花。這種花生長在樹上,樹身十分的高大,就是一個人展開雙手也難以合抱,而且這一種蓮花要經過十二年才會花開花落一次。

  在龍(辰)年夏季六月的時候,有一位大臣知拉尊前往海中采集烏東哇拉花,卻驚訝地發現,有一朵極爲高大的八辮蓮花,白露晶瑩地散布在花蕊與花辮之間,而在這朵蓮花的花蕊上,竟端坐著一位莊嚴端麗非凡的幼兒。

  此時,這位大臣心中狂喜,他極想把這位幼兒帶回獻給無子嗣的國王,可經過左思右想,心中又實在難以決斷:因爲如果他獻給了國王,國王歡喜了,對他自己與整個家族都有極大的好處;但是如果國王以爲這是極爲怪異的事情,十分可怕而心裏生氣,認爲這是不吉祥的征兆,那麼或許將大禍臨身。所以他思前想後,認爲應該先去向國王禀報之後,再行定奪。這時,他迅速地回到皇宮門口,向守衛的衛士要求晉見國王。

  這時國王剛好在開倉赈濟貧窮的人民。經過長期的赈災結果,國庫已經完全空虛,赈濟也幾乎中斷,國庫當中,已經不再有任何的財富來源。但是此時來乞討的乞者,卻又相續不斷,國王只好宣布說:“各位子民,我的國庫中所有的財富都已經告罄了,沒有任何錢財,希望大家不要再前來乞討。”

  這時大家就開始起哄說:“大王啊!如果你沒有施舍我們的話,那麼你過去的施舍,就完全沒有意義了。你不是要做一個毫無限製的無遮布施嗎

  那麼現在如果你有所限製的話,那就是你爲德不足,未免失信于民,實在大可笑了。”

  國王聽了之後,想想也有道理,心中不禁十分著急。于是他趕緊召集所有內外的大臣,一起來開會討論到底如何是好。

  當大家聚集之後,國王向大家說:“經過這麼多年的布施赈濟,現在國庫中的所有資財,都已經完全用完了,但是前來乞討的人卻未見減少。各位大臣,請問你們到底有什麼妙計,可以恢複乃至增加我們的財源來救濟百姓呢

  ”

  所有的大臣們都議論紛紛,卻也拿不出什麼真正有用的主意。這時有一位大臣就說道:“大王,我們應當鼓勵種田,多多生産糧食,從稅收當中可以增加財富來繼續布施。”

  另外一位大臣說:“大王,如果因爲種田再來多生産糧食繳稅的話,這樣未免緩不濟急!我看只有發展商業,使我們國家成爲商業中心,這樣子我們才能致富。現在先建設我們的國家成爲交通要衢,使大家去經商,那麼在經商當中,一面增加國家的財富,一面增加稅捐的收入,這樣,我們的布施才可以不斷,我們的財富才可以急速地增加。”

  更有大臣極力主張:“我們應該挑起戰爭,去侵略他國的領土,把所有的財富搶奪過來,繼續布施。”

  大臣們議論紛紛,總是拿不定主意,而有些點子未免實在是太離譜了。

  國王與大臣們在宮中爲了如何增加財富使一切民衆得到滿足而議論紛紛,去采集烏東哇拉花的大臣,他想報告國王發現了這位莊嚴不凡的幼兒的事,也就被擱置了下來。

  因陀羅部底王無子又無眼,爲了求得他的子嗣,做了許多蔔筮、算命……等等的各種活動,也請…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一篇 蓮花王 第叁章 勝王因陀羅部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