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惡所感的五髒五根病

  五惡所感的五髒五根病

  佛教所說的業病,就是指由宿業而感的疾病,又作業障病。

  《灌頂經》卷十雲:“種惡得其殃,合家悉疾病。”

  因以前的惡業,受報應而得病,痿困于床,苦楚萬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此乃罪過所招,咎由自取,非藥石所能治愈,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報應病。《灌頂經》卷十二記載,救脫菩薩告訴阿難說:“其世間人痿黃之病,困笃著床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考楚萬端。此病人者,或其前世,造作惡業,罪過所招,殃咎所引,故使然也。”

  智者大師,將病分爲叁種:一者四大增損病;二者鬼神所作病;叁者業報所得病。在《摩诃止觀》卷八單列“業病”一條,與四大不順、飲食病、禅病、鬼病、魔病並列。“業病者,或專是先世業,或今世破戒動先世業。”文中還細數了五惡所感的五髒五根病。

  五惡是:(一)殺生,(二)偷盜,(叁)邪淫,(四)兩舌、惡口、妄語、绮語,(五)飲酒。佛教中五戒所防的就是上述五惡。造此五惡,于現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難,稱爲五痛;以此五惡,于未來世叁途受報,稱爲五燒。

  五惡業所感的五髒五根病是:“若殺罪之業,是肝眼病;飲酒罪業,是心口病;淫罪業,是腎耳病,妄語罪業,是脾舌病;若盜罪業,是肺鼻病;毀五戒業,則有五藏五根病起。業謝乃差。”業謝乃差:謝,指滅其作用,落謝之義。差,就是痊愈的意思。

  

✿ 继续阅读 ▪ 十惡果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