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問:雖念佛,心不清淨,雜念紛飛,能往生嗎?
答:能!本集所記往生各例,都是普普通通的念佛人,也都不免多多少少雜念,但都往生,即是其證。
廿四、問:那麼完全不必收心,隨它妄想紛飛?
答:各隨其力,多少攝心,相續念佛。久而久之,以相續念佛之力,易得靜定,心多歡喜,少煩惱,身體也會好。
廿五、問:不識字、不會誦經、沒智慧,念佛能往生嗎?
答:能!本集王桂英、姚春林、王乙招、蔣妙信等皆是其證。
廿六、問:每天念佛數量少,能往生嗎?
答:各盡其力,真願往生,雖念佛數少,必得往生!本集所記念佛人,多則每日數萬,少則每日數千,皆得往生,即是其證。
廿七、問:那麼不必精進多念?
答:各隨所能,應當精進。有空就念佛,不是特別用心用腦的事皆可念佛,養成念佛習慣。因爲人不念佛,必念妄想雜念,念妄想雜念即與業障感應,增加業障,不如念佛與佛感應,消業增福。
廿八、問:念佛時間短,能往生嗎?
答:能!《觀經》最後命終前只念十聲、一聲都往生,誰不能往生。本集王淑珍念佛七天、胡老漢六天、羅婆婆四天、周廣大叁天,命終統統往生,即是其證。
廿九、問:那麼平時不念佛,等到臨終再念佛,可以嗎?
答:不可以!臨終果然能念佛,也能往生。但平生都不念佛的人,誰能保證臨終想念佛,能念佛呢?又,所謂等待臨終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臨終時刻讓我們去等,現下每分每秒都是臨終,除了現在沒有臨終。現在不念佛,哪裏有臨終給我們來念佛。誰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況且現在遇到念佛法門,卻不念佛,而要等到臨終,說明不知念佛的好處,不是真想念佛。如真想發財的人,財寶現前,現在就想得到;真想治病的人,知有妙藥,立即就想服用,都不會等待。現在既不念佛,至時障緣必多。眷屬哭爹喊娘,怨家齊來索命,身則四大分離,心則驚恐萬狀,諸苦逼迫,製不自由;平時有佛不念,到時佛之一字早不知抛向何處。又有空難、海難、車難、礦難種種難死,火災、風災、水災、地震、海嘯、樓塌、橋斷等死,又有刀劍加身、槍彈穿腦、毒藥毒氣等死,又有中風失語、昏迷不清、喉啞舌縮等死,無量無邊,猝不及防,隨沾一種,都不能念佛了。
叁十、問:看來還是要現在就開始念佛?
答:對!早念佛,早平安、早免難、早消業、早增福,早日往生決定,臨終無有障緣。有一萬個理由要現在就念佛。
【第叁部分 有關臨終助念】
卅一、問:臨終口念不出佛,心裏默念,能不能往生?
答:能!本集楊福印、李玉輝母、李傳柏、李啓忠等,即是其證。
卅二、問:臨終一句一句默念佛號也有困難,只存一念願生之心,能不能往生?
答:能!《觀經》下品中生,即是其證。
卅叁、問:臨終意念有其困難,只能隨口稱名,能不能往生?
答:能!《觀經》下品下生,即是其證。
卅四、問:平時念佛願生,臨終昏迷沒有念佛,能不能往生?
答:能!本集蔣妙信即是其證。
卅五、問:爲什麼平時念佛願生,臨終沒念佛,也能往生?
答:往生並不是到臨終才能決定,平時專修念佛,真願往生,則其往生平時已定,臨終雖沒能念出佛,也必往生。好像一棵大樹,長的時候就向西傾斜,鋸斷的時候雖不再加力,也自然往西而倒。善導大師說念佛是往生正定之業,正是如此。。
卅六、問:既然念佛是正定業,任何人念佛都能往生,那爲什麼還有臨終助念一說呢?
答:如印光大師說:“此(臨終助念)法乃唐善導和尚所發明,謂平日不念佛者,依此法助念,亦可往生。”可知臨終助念主要是針對平日不念佛的人。因爲平日既不念佛,臨終再不念佛就要墮落輪回了,所以這時就需要善友來開導幫助,帶領他一道念佛。他這時能隨著念佛,同樣往生。這也正說明念佛是往生正定業,萬修萬人去!
卅七、問:念地藏菩薩、《地藏經》、《金剛經》,念咒等,算不算助念?
答:統統不算!唯有念阿彌陀佛名號才是助念。所謂“助念”,即是助臨終人或亡者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而不是助他念經、念咒、念其他佛菩薩等。臨終之時,情況萬分危急,不管平時學何法門,欲求往生極樂,此時統統放下,專念一句阿彌陀佛,再雜七雜八念別的,來不及了,簡直可說是擾亂助念,破壞往生。因愚癡無知而造罪,沒有超過臨終擾亂專念阿彌陀佛的。
卅八、問:助念者最要把握的根本是什麼?
答:排除一切障緣,專念一句阿彌陀佛!
卅九、問:助念時,開示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一、曉谕輪回是苦,極樂是樂,應當發願往生。二、勸放下世間一切執著。叁、勸隨衆一道念佛。見佛來迎,即隨佛去。
四十、問:怎樣做最簡單的臨終開示?
答:某某人,死後輪回是苦,請跟我們一起念阿彌陀佛,隨佛接引去極樂世界。
四十一、問:臨終助念,開示與念佛以何爲主?
答:念佛爲主。開示是引導念佛的方便。
四十二、問:助念時,沒有人開示,只念佛行不行?
答:平生未聞佛法、不求往生的人,最好能有簡單開示,勸他願生。實在沒有人開示,只要大衆同聲念佛,自然滿屋光明,也有不可思議的效應。
四十叁、問:助念時,唱念、稱念,六字、四字,何者爲勝?
答:以臨終人喜愛爲准。一般而言,稱念比唱念省心、省氣、省力,病重、臨終之人氣息不足,心力衰弱,唱念難以跟進,宜用稱念。六字比四字完整,四字比六字急促;正命終前後稱念四字,因形勢急促,不必求佛號完整;其余時間情勢緩和,即稱念六字,較爲圓滿。
四十四、問:念佛機能否代替蓮友助念?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代替?
答:人的心力感應大,念佛機可做助緣,但不能完全代替人。特別正當命終前後,更要衆人同心齊聲稱念,萬不可人不念只用念佛機念。
下面五種情形可用念佛機暫代:一、無人助念。二、助念人過于困乏,難以持續,病者尚平穩,不甚危險。叁、臨終者自己有把握,不必人助念。四、亡者助念至少八小時之後。五、亡者確已往生。
四十五、問:有修行的人助念,效果是不是比一般人好?
答:准確地說:越是專修念佛、虔誠專注的人,助念效果越好。
四十六、問:臨終或亡者的家人爲他念佛,利益是否超過一般助念者?
答:一般來說是這樣,因家人之間緣份親,念佛也誠,易于感通。但如果只是敷衍,反而不如外來助念人虔誠專注,則其利益效果也差。如有蓮友來助念,家人竭誠參加,相互感動,輾轉增上,效果最好。
四十七、問:一生信願專修念佛人,臨終遇家人哭泣、搬動等,也會影響往生嗎?
答:果真一生信願專修,早入彌陀攝取光中,臨終不論遇到何緣都不會受到影響,決定往生。但一個人的內心,外人難知,況且既然來助念,總是要排除一切可能的障緣,以爲萬全之策,所以不論臨終人信願如何,助念都要排除家人的哭泣、搬動等。
四十八、問:家人哭泣、搬動病亡人等,會不會影響助念的效果?
答:會!因爲這樣會增加病亡者的痛苦,若因而起貪愛、嗔恨,廢忘往生,則墮落。
四十九、問:如其家人反對,可否在心中默默爲其開示助念?效果一樣嗎?
答:可以!雖心中默念不出聲,周身自然也有佛光,如能虔誠專注,默默開示,佛力感通,效果也不可思議。
五十、問:阿彌陀佛接引念佛人時,是自己來,還是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隨行?
答:如《阿彌陀經》說:阿彌陀佛攜同觀音、勢至及諸聖衆同來迎接。但隨人因緣不同,而有種種不同:有人只見佛不見菩薩,有人只見菩薩不見佛,有人見少聖衆,有人見多聖衆,有人只見蓮花光明。
五十一、問:聽說:見到阿彌陀佛接引要“沖上去”。見到阿彌陀佛後,要怎樣“沖上去”?
答:“沖上去”未見經說,當是說念佛人見佛來接,往生心切,更不暫緩,如同“沖上去”一般。如《觀經》九品往生,皆是阿彌陀佛與諸聖衆,放光授手接迎,念佛人自然升坐蓮臺,隨從佛後,直入蓮池。我們只管念佛,如何坐上蓮臺?如何往生西方蓮池?都是阿彌陀佛的事,不必我們擔心。
五十二、問:臨終時會有魔來變化作阿彌陀佛嗎?
答:不會!因爲臨終非招魔之時,況且念佛人臨終有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大菩薩光明神力加護,一切外魔不得靠近。如正當午日之下,不可能存有陰影。
五十叁、問:臨終昏迷,爲其助念能不能往生?
答:能!本集黃英夫,昏迷四十叁天,如同植物人,爲他開示念佛,仍然殊勝往生,即是明證。
五十四、問:昏迷同死,不動不語,無見無聞,爲什麼爲他開示念佛,也能往生?
答:外相雖迷,神識不迷,如果爲他開示念佛,依然明了,隨著念佛,願生淨土,也必往生。
五十五、問:萬一臨終昏迷,佛來接而不知,如何往生?
答:此爲不可有之事,絲毫不必擔心。如本集蔣妙信,腦管破裂,昏迷一天一夜,醒來突然說:“佛來接我,我要往生了!”說明肉體雖昏迷,神識不昏迷,佛來迎接,曆曆明見,隨佛往生,即是明證。
五十六、問:臨終或亡者沒有見過阿彌陀佛,不認識怎麼辦?
答:一見佛時,自然而知。如同餓人從不知飽,等到飽時,自然知飽。又如草木不知春,春天到時,自然勃發。人在死苦,佛來接引,則如草木向陽、冷者趨暖一樣,自然傾向于佛。何況佛有神力加持,豈不能令凡夫識佛。
五十七、問:生前不曾念佛,死後助念能往生嗎?
答:能!道理如上。肉體雖死,神識不死,比平時更靈敏,只要隨開示念佛,願意往生,無不往生。本集張王免、沈松亮、朱必發等,皆是其證。
五十八…
《念佛百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