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坐禅叁要素 調身(鄭石岩教授)

  調身

  一個修習禅定的人,平常應常常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八段錦、做體操、做香功等等,做運動有幾個要點:

  運動的方式須配合自己的體力。

  必須專注的做。

  喜悅而興致勃勃的做。

  持之以恒。每日早晚各一次,伏案勞神者,每天應抽出二十至叁十分鍾作運動。

  運動有助于血液中的化學平衡,使精神愉快、神經松弛,它促進一個人靜醒,也減少心理的緊張和焦慮。

  在坐禅前後,均需做適量的暖身運動,並注意按摩全身各部位。坐禅前先運動後按摩,以期身心輕安,血液循環正常。開靜之後,先按摩後起身,再做運動。按摩時應以兩掌搓熱,先輕輕按摩雙眼,依次以雙掌按摩面部、額部、後頸、雙肩、兩臂、手背、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再至右大腿、膝蓋、小腿,再至左大腿、膝蓋、小腿。

  坐禅並不限定時間,惟在飯後半小時內不宜(練習禅定的人食不宜過飽),一般人因工作繁忙,可選擇早晚練習,時間隨自己適應能力由短而長,短則叁、五分鍾,長則一小時或更長,乃至數小時或數日,一切隨緣,不宜勉強,而影響身心健康。

  坐禅的姿勢,通常以七支坐法爲通用原則:

  雙足跏趺:學者坐于約兩尺正方坐墊上,墊子後段約比前段高6厘米(可依自己需要酌予增減),坐定後以左腿在下右腳置于左大腿上,再將左腳置于右大腿上,反之亦可,稱爲全跏趺坐,亦稱雙盤坐(如圖一)。不能雙盤者,可采單盤,即將右腳置于左腿上,左腿置于右腿下,反之亦可,即半跏趺坐(圖二)。如單盤仍有困難,可采交腳坐,即把兩小腿交叉向下面盤(圖叁)。如以上各種坐姿均有困難,則采正襟危坐(圖四),即坐于與膝同高的椅子上,兩腳掌平放于地,兩小腿垂直,兩膝間容一拳距離。以上各種坐法,背均不宜倚靠任何東西。

  背脊豎直:頭頂天垂直,收下額,如一座巨鍾。

  結手印:右手背放在左手掌心,輕擱在兩小腿上,貼近小腹,如正襟危坐,可置兩大腿上。

  放松兩肩:面部肌肉亦隨之放松,任其自然。

  舌尖微抵上颚:若有口水緩慢咽下。

  閉口而用鼻息。

  眼自然微張:投視于身前二、叁尺處。對于初習禅坐的人,兩眼宜閉,免于妄念,對于老修者宜開,免于昏沈。

  調身最重要的原則是安適,因此環境宜安靜,空氣流通但避免風直吹,光線柔和不宜太亮或太暗,太亮容易分心,太暗容易昏沈;此外要注意身心放松,衣著寬松,兩膝應包裹暖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