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祖的五個法門

  四祖的五個法門

  四祖道信大醫禅師在他的《入道按心要方便法門》裏面來來回回所講不出安心。從題目到原因,到如何安心,到如何用功,到引用佛經印證,一直圍繞著這個心的問題。最後根據《觀無量壽經》所說:“諸佛法身,入一切衆生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指出即心即佛的結論。

  他說:“當知佛即是心,心外更無別佛也。略而言之,凡有五種:一者知心體,體性清淨,體與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恒寂,萬惑皆如;叁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礙;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

  師父在國慶短期出家與八關齋戒法會的開示中,再次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考究。教導我們要好好應用四祖大師的這五種用功的道理與方法,這在自己以前的日記《學佛的方法》裏面也有講過。因爲這五種用功的道理與方法,把我們的心是什麼樣的?把我們的心有多大的能力?把我們要如何去管理這心?把我們要如何用功全給講清楚了。

  我們的心是什麼樣的?四祖大師說“一者知心體,體性清淨,體與佛同”我們的心與佛是一樣的,一切具足。我們心的能力如何呢?四祖大師說:“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恒寂,萬惑皆如”。這就是見地,只有具有這樣的見地才能發起學佛成佛的信念。這個也就是後來馬祖道一禅師的“即心即佛”。佛陀也說:“大地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明白了我們的心後,要怎麼辦呢?四祖大師說:“叁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要讓我們的心與佛陀的心一樣,念念是正覺的狀態。四祖大師怕我們不能理解,就更加深入地說:“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礙”。這就讓我們有了一個可操作的手段,從自己可見到的身體入手。

  最後,四祖大師把用功的方式也給講出來了:“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什麼是守一不移呢?四祖大師說:“守一不移者,以此空淨眼,住意看一物,無間晝夜時,專精常不動,其心欲馳散,急手還攝來,如繩系鳥足,欲飛還掣取,終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最後,四祖大師再一次地苦口婆心了一下:“前所說五事,並是大乘正理,皆依經文所陳,非是理外妄說。此是無漏業,亦是究竟義。超過聲聞地,直趣菩薩道。聞者宜修行,不須致疑惑。”他就是怕我們這些頓根衆生福報不夠,不能于此深信而入。

  

✿ 继续阅读 ▪ 十種疑情發不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