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學戒律

  加拿大卡吉利華宗佛教會開示摘錄:

  問:我們希望師父指示我們,如何令正法久住于世?

  答:你們能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就是正法住世。

  問:我們不知怎樣學戒律?

  答:萬佛聖城六大宗旨,就是戒律。

  不爭,就是不犯殺戒。爲什麼要殺生?就因爲要爭,你爭我奪,就發生殺人放火的行爲,不爭就不殺,這樣就把殺戒守住了。

  不貪,就是不犯盜戒。爲什麼要偷盜?皆因貪的緣故,貪人物爲己有。若不貪就能守持不盜之戒。

  不求,就是不犯淫戒。男人追女人,就是求;女人追男人,也是求。求之不得,神魂顛倒。甚至在夢中,還在追求。身心不甯。

  不自私,就是不犯妄語戒。爲什麼要打妄語?因爲保持自身的利益,所以到處騙人說假話。如果不自私,到處可說真話,沒有欺騙的行爲。

  不自利,就是不犯酒戒。飲酒的人,認爲飲酒是能令血液奔騰,對身體有益處,一定能健康。在喝醉的時候,覺得自己飄飄然成爲神仙,這是喝酒人的妄想,自利在作祟。

  不妄語,在前邊所說五項中包括著,爲提高大家的警覺,特別強調打妄語的壞處。所以又加這一項,作爲警惕。

  如果能真正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那麼,社會必定安甯,家庭必定幸福。

  世界上的人,若能嚴守五戒,沒有殺、盜、淫、妄、酒的行爲,就沒有煩惱,沒有憂慮了。所以說這六大宗旨是最妙法門,又可以說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生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做人真實義。”

  再說一句,身爲佛弟子,最低限度要嚴守這五種基本大戒,徹底實行,才能安樂自在。假設這五種戒不能守,那麼,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叁百四十八戒,更爲困難,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雙樹林入涅槃時,便對阿難尊者說:“以戒爲師。”由此可知,戒律如何之重要!

✿ 继续阅读 ▪ 萬死千生百磨練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