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家菩薩戒 十七

  在家菩薩戒(十七)

  二十八經 第二十七養蠶戒:若優婆塞(夷)受持戒已,若養蠶者,是優婆塞(夷)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如果受了在家菩薩戒,還養蠶,佛製不許。

  因爲養蠶要殺生。人要取絲,一定要把蠶做的繭放在開水裏煮。出家人爲什麼不穿絲綿呢

  就是爲了護生,雖然我們沒有直接去殺。但人家要穿,就一定有人會去殺,如果大家都不穿,也就沒有人去殺。

  對于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來說,救護衆生,發慈悲心都來不及,何況還去殺呢

  如果善蠶,即使你自己不去煮, 也給別人創造了條件。所以,不許善蠶。善蠶,不聽佛的話就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第二十七條竟)

  二十八經 第二十八行路見病舍去戒:著優婆塞(夷)受持戒已,行路之時,遇見病態,不往瞻視,不作方便,付囑所在,而舍去者,是優婆塞(夷)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在行路的時候,如果遇到生病的人,不前去瞻視,或不做其它方便來幫助病人,佛製不許。

  行路之時:

  指人在路上行走,遇到有人病了, 自然應該上前問一下情況,需要送醫院的就送醫院,需要找親屬的就找親屬,或者和單位聯系等。如果有時間,就應該前往瞻視;沒有時間,則應作方便,如付囑以後再離去。總之,應該找方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幫助對方。

  如果不去瞻視,也沒有做種種方便,不理病人的死活,舍去不管的話,則失慈悲心,就要結失意罪,因爲受在家菩薩戒的時候問你,發菩提心否

  你一定答:已發菩提心。既然發菩提心了,就要利益衆生。見病人不管,就違背了自己受戒時所發的誓願,和菩薩的慈悲心相違背。所以,不起墮落,不浮有作。

  開緣:或白有病,或無力,或彼自有力,有瞻病人。

  善男子,若優婆塞至心能受持如是戒,是人名爲優婆塞中芬陀利花,優婆塞中微妙上香,優婆塞中清淨蓮花,優婆塞中真實珍貪,優婆塞中丈夫之人。

  二十八經講完了。最後,《優婆塞戒經,受成品》中還有兩段。

  第一段是勸贊善持。澫益大師雲:“芬陀利花”,此翻白蓮華,出汙泥而不染, 以爲喻出。戒德遠熏,故爲“微妙上香”。能契實相因果,故屬“清淨蓮華”。 自利利他,故爲“真實珍寶”。雄猛威力,能勝煩惱,故名“丈夫之人”。

  善男子!如佛所說,菩薩二種: 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名爲比丘,在家菩薩名優婆塞。出家菩薩持出家戒,是下爲難,在家菩薩持在家戒,是乃爲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最後,是結贊甚難。能遇到戒法已是很難,能如佛所教遵守奉行,嚴持禁戒不毀犯,也就像芬陀利花樣,甚爲稀有難得。

  (第二十八條竟)

   (全文竟)

  

  

✿ 继续阅读 ▪ 略說五戒 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