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菩薩戒(十五)
二十八經 第二十非時非處行欲戒: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若于非處、非時行欲。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如果受了在家菩薩戒的優婆塞、優婆夷,夫妻之間行欲。不擇處所和時間,也就是在非行淫欲的地方、非行淫欲的時間行欲。佛製不許。在前面的重戒裏已經講過邪淫戒,這裏的行欲正當的夫妻行爲
“非處”:所謂非處。泛泛來講,首先是在寺廟裏。夜晚住在寺廟裏,夫妻間不能夠行欲,同房也不容許,再者,家中的佛堂也是非處。也不容許。 或者挂有佛像的地方。乃至路邊、塔邊,祭祀祖宗的地方、大衆出入的地方都是非處,澫益大師說:夫妻除了在臥室中行欲,其它地方都不容許。
“非時”:首先就是六齋日。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每個月要過六個齋日,此外。佛菩薩的聖誕日也不許。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自然要恭敬叁寶。所以,在佛菩薩的聖誕日是不許淫欲的。
對于男居士,在妻子生小孩之前或之後 即懷孕期間和産後一個月內是不容許的。廣說乃至父母生日,自己生日也不容許。這些日子應該報父母恩,應誦經、念佛、做善事等。若行欲,對自己的道業有損,故不容許。
如果在非處、非時行欲就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犯戒的根源是淫欲煩惱,作爲菩薩,應該發心斷除淫,怒,癡。淫是貪所攝,貪嗔癡是根本煩惱。應該斷除。 (第二十條競)
二十八經 第二十一商賈不輸官稅戒: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商估販賣。不輸官稅。盜棄去者。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作爲一個公民,經商一定要納稅,這條戒是說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商估販賣,偷漏官稅,佛製不許。
“商估販賣,不輸官稅”:通常說坐估行商,一種是坐在那賣,一種是挑擔子去賣。“商”是指直接經營、買賣商品,“估”就是專門從事批發業以獲利,不論從事哪一種商業,都必須按照規定向國家納稅,不許不納稅。
“盜棄去者”:“盜”就是偷稅、漏稅。這樣不但犯戒,還打妄語,“棄”就是放棄,本來繳納稅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卻放棄不做。不盡義務“去”就是偷跑離開。到交稅的時候,您卻跑掉,躲避交稅,這些都不是菩薩所應有的行爲。
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這樣做。就是不聽佛的話,。就會因失菩薩正念而得失意罪,不交稅務。無形中就是貪,唯恐自己賺得少,由貪心所起而得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第二十一條競)
二十八經 第二十二犯國製戒: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若犯國製。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犯國製”:“犯”就是違犯。“國製”就是國家製定的一切法律、法規、法令佛製不許違背其中的任何一條。
佛告訴我們。不論在哪個國家,都要遵守所在國家的製度,因此,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應該愛國愛教。愛國的表現,首先就是能夠遵守國家所製定的一切法律、法規封于我們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就更應孩遵守,如果違背國製,就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第二十二條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