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峰國師訓誨文》講解 六

  《中峰國師訓誨文》講解(六)

  第叁培植福報。”每日作務勤勞。真心兼管常住。”每天都要任勞任怨,爲大衆做各種雜務,要管理愛護常住,如同自己的眼睛珠一樣。法賴僧弘,佛辛勤證得的正法,是依靠僧團來安住持續發揚光大。如果這個世間沒有僧團就沒有僧寶,佛法又如何住持世間

  初出家不要想著住山洞、小廟,一定要發願住修行的大道場,僧團就像一個大冶烘爐。衆生都是有我執我見的,世間人爲什麼要易子而教

  自己的孩子要別人教,自己教別人的孩子,這樣才能把孩子教好的,現在在師父跟前,衆生就會有一種執著:這是我的徒弟,這是我的師父。如果大家共住只是群帶的法眷屬關系,要修道很難。大冶烘爐裏最鍛練人的。我們小衆一定有所偏重的,小衆重在培養自己的道心,從事上做起,早睡早起,這應該能做到的,培養好習慣。最初出家能懂得什麼

  就要好好地忏悔,最好的忏悔就是爲大衆服務,培我們的福報,消我們的業障。大衆師父們僅僅能持過中不食戒,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們上午做飯她們吃了,下午用功辦道,她們越持戒,我們的福報就越大,我們忏悔的機會越多。所以每日要作務勤勞,不要偷懶。如果避懶偷安,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實際是自己吃虧的,因果的賬本上都給記著呢,不會因爲你人多就蒙混過關,是你自己失掉培福的機會。”真心兼管常住”,可不是假心假意,把常住管好了,讓大衆師父好好修行,這有多大功德。大家在大寮裏服務,慢慢就要學會愛護常住,養成關心常住的好習慣。道場是安住色身修行辦道,長養法身慧命之地,是我們僧格的鑄造所,我們怎麼能不愛護它呢,絕不能讓它有一點點受到損害。

  第四早晚用功。“早晚自己工夫,心靜事業好記。莫道終夜不眠,須要更深早起。”小衆沒有時間,就要插空。老法師告訴我們,當小衆,手裏就不能拿長念珠甩來甩去,背書用功都是悄悄的,一天只看到在忙,在做事,不能像比丘尼樣。你看你們現在有佛堂、教室,還要專門給你們學習的時間。實在是沒辦法才用這種教育方式,如果是上根利智,好好做事就行了,修行的功夫自己去找時間,不能浪費時間,再沒時間,早晚就是自己的功夫,不說一晚上不睡,最起碼睡得晚一點,起得早一點,這應該是能做到的。有一些初發心的,好像覺得有精力,一瀑十寒,一夜不睡。到時叁天不起。根據我們的報身,只要能按照起床板按時起床,按睡覺板睡覺,這樣堅持一年不要請假,天天都是如此,你看看怎麼樣

  第五日久受益。”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我們都會想到一下子要怎麼樣,但我們有沒有想過,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功夫是平常點點滴滴積聚鍛練來的。世間人說,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一定要經過天長日久的磨練,功到自然成。現在的人爲什麼福報很欠缺

  大家都急于求成。什麼都要快。快裏面就要做假,快裏面就少了手續。這就有了差別,修行就是要這麼天長日久地磨練,慢慢讓心透亮。所以,我們要日日揩磨,揩磨就要像一面鏡子樣,鏡子有了汙垢不要緊,我們天天給它擦,汙垢總有一天會擦掉的,最後鏡子的光明會顯露出來。我們的心地也是這樣,假如我們的心地比喻是明鏡,貪嗔癡就是汙垢,我們就要揩磨它,拜多少佛,誦多少經,爲大衆知勞服務,真心兼管常住,哪一樣做不到

  天天這樣做,心中的汙垢就一點一點去掉了,這個心通過事情慢慢就轉化了。爲大衆師父知勞服務。業障一點點消除,福報一點點增長,早晚知道誦經拜佛,智慧一天天增長,功夫來至于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後,才能成爲有用之材。如果一開始就是理性的,像《華嚴經》裏說,我是毗盧遮那佛,沒錯!那你怎樣來顯現你是毗盧遮那佛,是說你的性體與佛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你在凡夫位清淨的法身被汙垢蒙蔽了,當然就産生不了毗盧遮那佛的用。如果我們單從理上來說,就欠缺了這麼日久的揩磨,道理懂但就是人不了道。如果我們次第而走,慢慢就會認識到,原來每天訂的功課,每天需要我做的事情,都是一種修行,是在消我們的業障,增我們的福慧。

  每日作務勤勞。自然就有戒在裏面了,所以,爲什麼一定得學戒,不學戒就不知道怎麼兼管常住,亂用叁寶物、侵損叁寶物,會有過失的。住道場要按祖師的話做,也要把佛的教理解了,這只是祖師的體會,但具體落實中,不學戒就會以罪爲福,在管理常住的財物時,如果不懂戒,就會把佛的錢用到法上,法的錢用到僧上,這樣就互用錯了,會有過失。這是說不能急功近利,要天天點點滴滴來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