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 行籌
編者按:農曆四月十六,在時間老人的催促下,一年一度的九旬安居,在大衆中徐徐拉開帷幕。今年的安居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500多位比丘尼聚集在一起,可謂濟濟一堂。也是開普壽寺曆史之先河,第一次接納了這麼多安居僧。在此,謹攜錄院長上如下瑞法師在安居會上行等開示的片段,以飨關心普壽寺的讀者,
八功通水淨諸塵 盥掌去垢心無染
孰持禁戒無缺犯 一切衆生亦如是
這是行淨水時說的偈頌。我們要知道,凡是做法事,是通過事相來表達理的。我們作法,無非是要讓我們去除身口意的汙垢,讓我們身口意趣十清淨。行籌的緣起,佛在世時有居士來問有多少比丘、沙彌、卻沒人知道,所以佛製行籌,行籌就是數數。通過接籌、還籌,表示我是清淨僧團中的一員,“籌”是華言,梵語是舍羅。是印度的一種草的名字。在僧團舉行在薩,或滅诤時計算僧衆人數用的,所以叫行籌。以後逐漸以竹、木代替,其大小1尺長,小指般粗。我們現在用的籌,是以竹筷經過加工而成的。我們在作法的時候,應該生一種慶幸心、難遭難遇心。常我們受了這個籌,又莊重地還回去的時候,就表示我成爲清淨僧中的一員。
“八功德水淨諸廖”:這是贊歎淨水的八種功德,能除去各種垢穢:清淨、無垢、柔軟、清冷、甘美、無臭、除饑渴、長養諸根。這是從事相上來親,功德就是因果合說,功齊是因,
德能成果。
“盥掌去垢心無染”:這是借事表法,來顯淨水的德用:從外相蔔在洗手,是在用八種殊勝功德的淨水,除我們掌中的圬垢,實際上是讓我們用真正的功德之水,來洗滌我們內心的塵垢、山心的煩惱、貪嗔癡慢疑。
“執持淨戒無缺犯”:表自行成立。佛說有二種健兒:一種登壇受戒以後,能清淨持戒不毀犯。另一種犯而知忏,忏悔清淨仍是健兒。要當第一種健兒實在難,因爲無始劫來,我們習慣于起貪嗔癡,習慣于做貪嗔癡的事,要一下子糾正過來實在難。但我們謹慎持戒,不小心稍有毀犯,生起慚愧心,趕快忏悔,忏悔清淨,仍不失我們爲人天中的模範,我們還可以成就自己的戒德,堪做衆生福田。
“一切衆生亦如是”:不僅自行要成立,同時一定要教化衆生,要讓衆生也和我一樣。不拘于小乘的自我解脫,要誓願自他兩利,一定要發願成佛,利樂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