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常住叁昧—金光照師

  常住叁昧—金光照師 

  

  唐朝的金光照,是渑池縣李氏的兒子,他到了十叁歲的那年,在寶雲山靈粲法師座下披剃出了家。十九歲時,進入洪陽山,在迦葉和尚門下服侍,整整叁年光陰,爲了服侍和尚,睡覺時不曾安穩的睡在床位上,衣服也未曾松下離身,一直非常勤勉地做著和尚的侍者。而對刈草舂米之類的雜役,更是沒有一件不是盡心盡力去做的。

  他就這樣的做著一些苦役,有一天他叩問迦葉和尚道:

  「上人,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出家人到底應當做些什麼事呢?」

  「『無爲』是出家人應當做的事,記住!『無爲』。」

  「既然叫做『無爲』,不就是沒有什麼作爲、作用的意思嗎?」他不解地問。

  「你如果不去做,又怎麼能達到『無爲』的境界?」和尚的回答真令人玄虛莫測。

  「要想無爲,又怎麼生有爲?」

  「你難道沒有見到圓覺經上面說:『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就是無爲的入手方法,懂了嗎?」

  他進一步問道:

  「有爲與無爲,到底是一,還是異(有分別)的呢?」

  和尚鄭重的回答:

  「對于具有般若智能的人來說,可譬喻爲:得到了光明,如同用金子來鑄造各色各樣的器物,從金子的本身來說,不是本來就有各種形狀的東西,金子畢竟還是金子。但是用已經由金子製造成形的東西看起來,外形和金子的本質已渾然成一體,像是同一件物而無差別。這個道理就是說,金子經常不是他物,但離金子的本質並無他物可得。金子好比是無爲,用金子打造成各種形式的東西如金環、金镯、金戒就是有爲。那麼我現在反問你:金子和金子所打造成的東西,到底是同一還是有差異呢?所以經上又說:『于有爲界,示無爲法,而不壞滅有爲之相;于無爲界,示有爲法,而不分別無爲之性。』所以道是無爲而無不爲;佛是無應而無不應。雖然有恒河沙那麼多不同的名稱,到後來畢竟還是真如一實,感應固然因人有不同,但隱顯畢竟也是同體的,你明白了嗎?」

  光照聽了和尚一番指示後,就生起在山林間終老其生,趣于無爲之旨。由于聽人家說起清涼山的勝境,非常歡欣的要進入山內參訪,但因西北有戰事,道路難行,所以祇好到了姑射山,在超禅師座下求教,經過超禅師稍加啓迪,豁然悟得「叁界一心,了無別法」的道理。在大曆二年時,才如願來到了五臺山,于是在北臺金剛窟前的菩薩頂安住下來。有一次禅定入寂,見金色光,自北臺飛下,在中臺湧現了金蓮華及諸佛化身,諸佛的金光流灌照頂,化佛舒臂摩著他的頭頂說:

  「善哉男子!你現在善入金剛叁昧,從現在起,你名金光照,應當用般若的水來洗滌你的心房,千萬不要墮入玄虛一途,生出什麼窠臼來。」

  光照便問:

  「諸佛之身,是有爲呢?還是無爲呢?是有生呢?還是無生呢?」

  化佛回答他:

  「善男子,諸佛之身,離諸言說,永絕心路,如大火聚,中不容他。像你這麼樣分別這分別那,還是屬于戲論哪。」

  說完便隱去不見,從這次入定時所現的不可思議感應開始,光照在四威儀中,即行住坐臥常住于金光叁昧。一直到了七十二歲那年才舍報圓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