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懸談(第二會)

  華嚴懸談(第二會)

  上夢下參老和尚

  我們要學《華嚴經》,爲什麼要講懸談

  講導讀呢?因爲《華嚴經》意義很深。先講前方便,就是把這部經的大意,它的輪廓,先畫一張素描,使你聽正文不至于茫然。整個《大方廣佛華嚴經》明示的是處,會、品。若分科判教,依小、始、終、頓、圓五教來判,《華嚴經》屬于圓教。

  清涼國師的《華嚴經疏鈔》,分七處九會,叁十九品,方山長者李通玄作的論,叫《華嚴合論》,分成十處十會。爲什麼要分成十處十會?他以十爲主,十是圓滿的意思。爲什麼疏鈔分成七處九會?佛當初說法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

  第二會,處所是普光明殿,會主是文殊師利菩薩。說完果了,必須說因。文殊菩薩表因;普賢菩薩表果。文殊師利菩薩說的是什麼呢?十信法門,佛法是很深很廣,象大海一樣深廣難測。怎樣入呢?唯信能入。《華嚴經》中雲:信爲道元功德母,喂養一切諸善法。你要信,信毗盧遮那佛的因果。讓你去學,信就是學,先學信心,等你信心學好了,再去修,才能證得毗盧遮那佛的果德。我們平常講釋迦牟尼佛,修成佛的時間是叁大阿僧祇劫。劫是劫波,印度話,阿僧祇是無央數,叁個無央數的劫波。時之量長者爲劫;時之最短爲刹那際,九百個生滅叫一刹那,說什麼法的時間?說修行成佛的時間。在其它經論上講,從凡夫地到成佛,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法華會不是,法華會上龍女即身成佛。但是她得把女身轉化成男身,才能成佛。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在人間看,到這參十幾年,到那參二十幾年,好象他是一生成辦的,從文殊菩薩那裏生起了信心,他一直參,參一位證一位。參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叫他還回去參文殊師利菩薩,他又回到菩提場,文殊菩薩才讓他去參普賢菩薩,但這裏參的普賢菩薩是果後的普賢菩薩,不是因地普賢菩薩,因爲普賢菩薩屬果法,果後普賢,成佛了之後修普賢行。善財童子是證到了等覺菩薩位,再去參普賢菩薩。果樓行因,成了佛之後,還要修行。這只是《華嚴經》有,其它經沒有,這叫十一地。因爲在普賢菩薩行門裏頭,一種是菩薩位的普賢行;一種是果後的普賢行,成了佛之後行的普賢行。《普賢行品》是果後普賢。經文是從十二卷至十五卷,六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谛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文殊菩薩作會主的這六品經文都是建立信心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