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遍參聖境—道義禅師

  遍參聖境—道義禅師

  

  唐朝道義禅師,是江東地方的人,受業于衢州龍興寺,長相清秀神志清朗根骨秀逸,有著動人光采。

  開元二十四年,他和杭州的僧人普守一道參訪五臺山,並在清涼寺挂單,兩個人一起訪遊聖迹。

  道義自己心中怨歎生在末法時代,衆聖早已隱藏潛伏,祇有這五臺山,聖靈之迹還未泯滅。何況衆生塵勞煩惱重重,永與聖真隔絕,這幺一加思惟,心中忽然生出了悲怆的情緒,就對著虛空頂禮,日夜不息忘了疲憊,一心正念,物我兩忘,探尋了幾個月,志行更加的堅固。

  兩個人共同來到了南臺山的西北嶺畔,見到一個年紀很大的和尚,一臉嚴竣的表情,須發都白了,騎著一頭白象沿著山嶺遠遠而來。

  二人避開了路中央低頭作禮,那大象疾馳而過像風一樣,一轉眼間就跑了過去,再一擡頭,已不見了象的蹤影,不知跑到那兒去了,正想追尋下去,寒風乍起,由于「高處不勝寒」,只有回到清涼寺歇一晚再作打算。

  第二天他們又來到了山嶺上想要尋訪聖迹,果然見到那乘象的老和尚拄著拐杖而來,對他們說道:

  「你們走快一點,還可以趕得上午齋!」

  道義作禮說道:「您要到什幺地方去呢?」

  老和尚說:「太原韋尹家齋僧供養,你們不要走遠,待一會兒來邀你們去的。」

  道義作禮而起,還來不及瞻仰老和尚的慈顔,老和尚又不見了。

  兩個人來到了齋僧的地方,果然一切都如老和尚所說。

  道義覺得非常驚奇就對同伴說:

  「這件事不要輕易泄露出去啊!」

  同伴僧人以爲山境有許多奇怪變異的事,也不以爲意,沒有多久兩人慢步走出了齋堂,在林中經行,同伴僧人在前面走,道義心中念著老和尚的教誨,慢慢的前行,期待能再見到老和尚。

  這個時候忽然見到一個童子,穿著黃衫麻鞋,從東邊的林子走了出來,到了道義面前合掌說道:

  「我名叫覺一,奉和尚之命,請衢州的道義阿阇黎去吃茶。」

  道義正想招呼同伴僧,沒有見著,祇好自己跟著童子前行,往東北方向蹍轉走了百余步,忽然見到一座金橋,他也跟著登上了橋,擡頭看去,看到一所大寺,叁門堂殿以及僧房牆壁,都作金色,其中還有叁層躍然欲飛的高樓閣,金色的光澤閃耀著,讓人眩神奪目,再看地是綠色琉璃所成,真是令人目不暇給、六情迷亂、神志若失。于是他立刻站住身形,至誠稱念:「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住心正念,神思才慢慢定了下來。于是再隨著童子,進入東廂第一院,便看見乘象的老和尚坐在金繩床上說:

  「阿阇黎!你來了嗎?」

  道義整肅威儀,頂禮完畢,在那裏長跪著不起,老和尚命童子把他扶了起來,設一個小座位要他坐著,道義就問訊說:

  「和尚赴齋,一路上路途是不是很崎岖難行呢?發心布施的施主有沒有誠意?要去的路途相當的遠,爲何您老還能回來得如此迅速?」

  「你問得好,道路並不難行,善信施主也具有誠意,至于道路本無所謂遠近,回來也沒有什幺迅速可言。」

  道義又問:「請問和尚常常說什幺法來教示人們的呢?」

  老和尚回答:

  「春樹彌陀佛,秋花觀世音。」

  道義再問:「這裏是娑婆世界,或是西方淨土?」

  老和尚用白拂塵向床擊了一下道:

  「阇黎你可悟得?」

  「體會不到。」

  「你體會不得的是娑婆呢?還是淨土呢?」

  由于老和尚反問,道義便說:

  「弟子剛來遊山,只見到平凡的山地草樹,可是現在見到這兒處處金玉樓臺,所以不能決定這裏究是淨土還是穢土?到底是聖境還是凡界了!」

  老和尚說:「你難道沒聽人說過,龍蛇混雜,凡聖同居這句話幺?你要是能把心存分別的見解去掉了,還有什幺聖境凡境的呢?」

  說完,命童子端來藥茶給道義喝,入口後覺得香美清奇,實在不是世間的味道可比的。道義喝了茶以後頓時覺得諸根輕明,心中有說不出的暢快,喝完茶,老和尚命童子引領他參觀整個寺院禅堂,一共有十二個院落,還有一間大禅堂,那裏面有很多聖衆,有的在談論佛法要義,有的默默靜坐著,看起來都威儀萬千,不知到底有幾百幾千位聖衆。

  參訪完後,道義心裏想著:同伴和我一起來,他卻沒有看到這樣不可思議聖衆聚集的法會,于是步出寺門想看看同伴僧是否還在,招呼他一同來參訪,走出寺門沒幾步,一回頭,剛才所見的一切莊嚴境界竟然一下子消失不見了,道義頓時悲號撲地,五髒欲裂,同伴僧來到問他何以這樣悲傷?他就將所見文殊大士的聖迹一一相告,同伴僧只有自歎無緣一見。後來兩人一起回到各自原來修行的地方,後人就在這顯現聖迹的地方建了一所美侖美奂的「金閣寺」,以爲紀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