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錄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錄

  上夢下參老和尚

  “度四流者爲作橋梁,趣彼岸者爲作船筏,是叁善根殊勝果報,是叁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翰恒轉,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實,安忍不動,猶如大地。”

  “度四流者爲作橋梁”,橋梁是比喻,四流是說在生、老、病、死這個瀑流之中,他給你作橋梁,讓你得度的意思,當你在此岸要到彼岸的時候,他可以作你的船筏,是叁善根殊勝的果報。叁善根是指不貪、不嗔、不癡,因爲不貪、不嗔、不癡能生一切善法。如叁善本所引的等流,“叁善本”就是布施、慈悲、智慧,布施慈悲可以讓你渡過一切的厄難,也把貪嗔癡的煩惱流入于布施慈悲裏,因此就常行惠施,如輪恒轉,無有休息的意思。

  因爲持誦地藏菩薩、恭敬地藏菩薩,這位菩薩能夠讓你持戒堅固,就像妙高山那樣子,“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說到精進難壞,這是根本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我們修法,例如念《地藏經》,或者觀想地藏菩薩聖像,當你修行的時候,會有很多障礙,障礙的意思就是讓你做不成,你每天誦一部《地藏經》,不過總是有些事情,讓你中斷不能誦經;如果堅持念地藏菩薩的聖號,使它不間斷,沒有能破壞你的精進,爲什麼破壞不了

  你有一種堅固的心力,我們往往是有一些障礙就克服不了,做不到,這個時候精進跟懈怠兩者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學佛的人,信佛的人,得不到實在的利益,是我們的精進不夠,不能堅持。

  我們要發願,一天誦一部《地藏經》,在任何困難的時候,都不間斷,那麼精進就有力量。爲什麼要精進呢?也就是不中斷,很多人做不到,這看來是很小的事情,例如說我一天要念一百聲的地藏菩薩聖號,我想這個很容易,不會斷,你自己的意識忘了,或者一打岔就沒有做到,我想每個道友都有這種體會。

  像前面說的這麼多地藏菩薩功德,就是佛跟無垢生天帝釋說的。我們聽到之後,有沒有這個信心

  這就是大問題。我們往往聽經聽了很多,學法也學了不少,很多道友經常說:“我對佛法知道太少,所以不能入門。”我的看法不是這樣,我說:“你知道的很多了。”起碼你知道什麼叫佛、法、僧。不會用功

  念地藏菩薩總該會吧

  念觀世音菩薩總該會吧

  你有念嗎?你一天念了多少聲?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眠、做事的時候,你心裏緣念叁寶又有多少時間

  你說求感應、求加持,感應、加持都是你自己。我記得星雲法師說過,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若能夠這樣子觀想,長時間觀想,不說二十四小時,就是叁分之一,八小時,乃至于一天能有四個小時,緣念叁寶,精進不懈,絕對不會墮叁塗的;你再增加八小時,再加十二個小時,一定能成道業的。想要像金剛一樣安忍不動,像大地那樣,我們還得多用些功夫。“本屬他有情,自舍多身命,本爲正法故,舍多骨血皮。”

  爲了利益衆生,自己舍自己的身命,利益他人,這跟我們恰恰相反的,我們往往是爲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卻傷害了別人的生命,口裏說我爲了大家怎麼樣,其實是大家爲了我。古來說那些話的將軍都是一樣的,以前有句詩:“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位將軍成名了,你曉得死了好多人才成就他?在戰場上犧牲好多人才成就他,這是業。但是佛恰恰相反的,爲了有情衆生,舍自己多生的身命,造不是一生、兩生。佛曾經爲了一個衆生,用好多功,舍自己身命救他。爲了求正法,保存正法,可以用自己的皮來做紙,用骨頭來做筆,用血來做墨,書寫經典,在普賢菩薩第八大願裏頭就是這樣說的。“棄舍自安樂,悲愍諸有情,專爲諸有情,勤修斷惑網。”

  佛不爲自己求安樂,專爲衆生得幸福,就像觀世音菩薩似的,每一位菩薩、每一位佛都如是。極樂世界雖好,觀世音菩薩不在極樂世界住,而是到娑婆世界度衆生,釋迦牟尼佛的華藏世界是清淨國土,他在華藏世界示現,到娑婆世界度苦衆生,其它的諸佛壽命有八萬四千歲的。有八萬歲的,有四萬歲的,釋迦牟尼佛的壽命只有一百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