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場宗旨

  道場宗旨

  如瑞法師

  

   現在也有人認爲,普壽寺應該廣納諸宗,各種各樣的佛法都要吸收進來。這個沒錯,我非常隨喜,但事實上普壽寺的能力非常有限。以前的一些道場都標明是講寺、律寺、還是禅寺,比如說:多寶講寺、淨業律寺、臥龍禅寺等。爲什麼要這樣標注一下呢?因爲人的智慧和生命都是有限的,佛法的理我們要懂,但是契入到用功上面,一定要有事相上的差別。

   現在爲什麼要搞叁加一工程呢?目的就是爲了廣納諸宗,讓大家以後有廣學的機會。

   普壽寺在五臺山這麼特殊的一個地方,雖然天氣比較寒冷,但是卻有文殊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五臺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四大洲五大洋的佛子都憧憬著五臺山,所以我們要以建立僧團作爲一個突出點來廣泛地接引衆生。比如說,那天馬來西亞的一批居士來,看了之後就贊歎說真了不起,僧團太莊嚴了。剛才《山西日報》的記者也在討論,說普壽寺就是亞洲第一大。住持叁寶就是要給人這種印象,才能顯示出叁寶的力量。

   普壽寺只是“叁加一工程”的一點。而這一點,就是要“以戒爲師”建立僧團。在修學和利他上,給大家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末法的時代,讓大家都知道什麼是“高潔尊嚴人天師”。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行了。所以,這裏是修行的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相結合的道場,它的發展一定是平平穩穩的。

   初級一定是戒學部的教育,以及相應的後續教育。在這個地方,要磨練你,教你怎麼做個出家人,所以它不是一個學習學問的地方。就像早上我說式叉摩尼,不僅要背會楞嚴咒,還要默寫出來。目的是要看看,你能不能改變自己。如果聽話的人,去默寫了,就會從中受益。反之,如果不去默寫,覺得這不是佛法,這就叫做不相應。

   到了以後要廣學的那部分,就放在大乘寺。

   大乘寺的教學是要不拘一格的,講各種經論,修持上也不分東南西北。在那裏,只要你願意學,不跑出佛法的範圍,就會有各宗各派的法師給與大家相應的教授。在大乘寺學完之後,對佛法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同學,就可以再回到普壽寺的華嚴部、淨土部、律研部繼續學習。

   作爲主法的人,我們應該有一個廣闊的胸懷,不分大小乘,顯就是密,密就是顯,哪個密裏沒有顯?哪個顯裏沒有密?哪個禅裏沒有淨?哪個淨裏沒有禅?但我們關注哪一點就要突出哪一點,這就是理和事要分清楚。否則,一個道場就會失去它本有的宗旨和清淨傳承。

   普壽寺是願老法師留下來的道場,這裏也有一個老法師留下來的修學主線和清淨傳承。老法師一生本本分分,腳踏實地的向前走,目的就是要建立六合僧團,讓大家在六合僧團中專精戒律,但是老法師從來不反對廣學。所以,我們也一定要是有“發心讀完大覺書,立願行盡佛子事”的精神。對普壽寺的安排就是這樣的,所以不可以雜。要“廣學”的人,以後可以到大乘寺。但前提一定是先要學好戒律,因爲只有學戒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出家人。

   願老法師以前也教育我們,去一個道場參學,不要指責和要求別人怎麼樣,而是要住下來慢慢地看一看,這個道場能不能滿足我的參學需要。如果一看,這個我學過了,或者不值得我來學,這個地方和我不相應,直接到客堂告假,就走了,不是說要你來這個地方給人家改變什麼。人家是學禅的,你說不行,《大集經》裏邊說了,“末法時代,一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這裏應該成立一個念佛堂。你不能這樣去指責人家。因爲每個道場都有自己的宗旨和修學理念。

  願大家都能在這裏住得身安心安,法喜充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