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祖師教

  學祖師教

  如瑞法師

  

   在我們的修學當中,需要從最基礎的開始。太虛大師曾說:仰止爲佛陀,完成在人格。

   也就是說學佛要從做人開始。現在又有一些人提倡儒學,也是強調作人的重要。因爲基礎的東西,說起來容易,但要做到就不容易了。

   蓮池大師訓導沙彌的一段文,是作出家人最基礎常識,趁吃飯的機會和大家一起來學習:要培福,學忍辱,誡遊戲,勤誦讀,遠年輕,近耆宿,思古人,馬麥粥,思古人,糞掃服,思古人,樹下宿,少苦行,老享福,少享福,壽命促,望出世,聽我囑。

   大師告誡我們說,一個修行人,從一開始,就要學會培福忍辱,誡于遊戲,勤于誦讀。

  還要記住,能夠“遠年輕,近耆宿”。就是要親近年長有德的人,遠離和自己一樣初學懵懂之人,因爲懵懂和懵懂在一起,常常容易辦懵懂的事,所以需要親近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大師接著說:思古人,馬麥粥,思古人,糞掃服,思古人,樹下宿。

   我們修行,要想想那些古大德是怎麼樣修的,從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乃至于有成就的大德,都是經曆過一番苦行的。他們把生活水准都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只要吃能充饑,衣能遮體,住能容身即可,從不要求奢侈華麗。

   因此,在修行的當中,培福惜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說,福報是壽命的所依。如果這個人沒有福報了,在世間也沒有飯吃了,他的生命也得結束了。因此要珍惜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一片 紙、一粒米,乃至于平常所受用的牙膏、水等等。珍惜它不單爲了別人,也是爲了自己。

   “少苦行,老享福,少享福,壽命促。”意思是說在年輕的時候,要嚴格要求自己,行于苦行,叁常不足,珍惜自己的福報,而且還要積極努力地去培福修福。這樣到老的時候,就有福報安然坐在那裏修行,一心求生西方。否則年少的時候,過于講究吃穿用等等,不知培福惜福,福報享完了,壽命也減了。大師接著又苦口婆心地告誡說:望出世,聽我囑。希望好樂于修出世法要出離叁界、要成佛的人,好好聽我這番囑托。

   蓮池大師是這樣的教導後學,他自己又是怎樣做的呢?他在世的時候,是很謙下的。他說:雖然隨形逐隊,住山修行,但未能明心見性,修福培德,我只能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地做一個修行人,這樣興許還能有幸得度。

   大師尚且如此,我們生逢末世,更應該好好地奉行于大師的教誡,在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來培養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精進修行。

   讓我們見賢思齊,以我們的本師,以及古大德爲榜樣,好好地修練一番,將來人人都能成爲大德,能夠給衆生做一個好榜樣。阿彌陀佛!

  

✿ 继续阅读 ▪ 中秋節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