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作個快樂自在的出家人

  作個快樂自在的出家人

  如瑞法師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的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間。

  我對她說:

  你爲什麼會煩惱呢?因爲你每天都是在爲我著想。認爲每天所得到的,都不是你所需要的,總覺得除此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成佛的方法,所以總想再求一個什麼法來修。但是你已經求了那麼多的法,好好修了嗎?

  以前有位老婆婆,想求法求不到的,去問鄰居,鄰居騙她說:你就念南無桂圓荔枝核,這就是高深的大法。老婆婆非常高興,以爲這是佛菩薩的名號,所以每天很精進地念“南無桂圓荔枝核”。一次她兒子出海乘船遇難,在千鈞一發之際,想不到一大片的桂圓荔枝核把他浮起來飄到岸上。其它的同伴都淹死了,而他平安無事。她兒子逢人就說:這全仗我媽在家,天天念佛,我才得救了!

  還有一個人,念觀音菩薩六字大明咒,把嗡嘛尼叭彌吽,念成嗡嘛尼叭彌牛。因爲念得很有功夫,一年鬧饑荒,居然能把石頭變成芋頭來吃。後來別人好心告訴他正確的念法,改了以後,反而沒有以前的功夫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去思惟思惟就知道了。

  所以人不要老陷在自我的當中,這樣無論幹什麼都不會有所收獲。比如你在庫房服務,每天給人拿東西,覺得這不是修行,所以越幹越煩惱。但是如果轉個心念,見工人取東西來了,和顔悅色地對他說:“工人師父,你要什麼?”“我要那個鉗子。” “好,阿彌陀佛,吉祥。”然後給人家。這樣結果完全不一樣了。所以當和每個人接觸的時候,都要心懷善意,而且對對方有一種美好的祝願。這樣自自然然和人結了好多的善緣,你說這是不是修行?

  在菩薩戒裏告訴我們,到了聚落,見一切衆生,都是應該念歸依的。難道聚落的人都能聽到你給他們的歸依嗎?不可能的。而是通過這個機會在培養你自己的菩提心。我們研究菩提心,天天要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護念衆生,肯爲衆生付出,這就是菩提心。它表現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說話辦事當中。

  所以修行,就看我們會不會修,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裏都能修。又比如上街,看到過路的人,你給他們祝願說:希望你們有因緣能歸依叁寶,離惡向善,讓我們共成佛道。這樣你的心念念念都沒有空過,和衆生也結了很多的善緣。反之,如果你這樣想:我現在不度你們,等我成佛了再說吧。那你把度生的因緣都錯過去了。因爲沒和衆生結緣,衆生見了你也不大喜歡。有些根本不喜歡。

  所以修學佛法,一定要落入到生活當中來。吃飯穿衣接人待物,懂得用心,都是修行。如果有事可做,認真作好。空閑的時候好好地坐下來誦經,拜佛,禅定。這樣自然就會法喜充滿,快樂自在的度過每一天。

  

✿ 继续阅读 ▪ 出家人的根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