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讓我們的心與法想應

  讓我們的心與法想應

  如瑞法師

   曾經有位修行者,去參學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裏住著很有名的大德。但是過了幾天,人們所說的大德,在他的眼中,覺得也不過如此而已。他就想,還是再去其它地方參學吧!但是他被這個寺廟清幽的環境所吸引,舍不得離開:暫且住下來,看看再說吧!于是開始每天隨大衆上殿、過堂、進禅堂。

   禅堂裏每天都有一位大德輪班開示,時間不長,十分鍾到二十分鍾。剛開始的幾天,他沒覺得什麼。因爲他曾經也是寺院的領導人,常常給別人講的也是這些。但偶然在一次的開示當中,當他聽到:“心要與法相應。”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有所觸動:我的心有沒有與法相應?他開始反省自己:雖然天天在學、在修,似乎沒有和法相應過,因爲從來都沒有真正地體會到心與法相應的那種感受。

  他懷著一顆慚愧的心繼續在禅堂裏坐下去。在以後的聽開示中,與以前的感覺大不一樣,他覺得每位法師都講得那麼好,而從內心裏生起了歡喜的覺受。每次下來都會贊歎那些法師們。有人就說:實際給你開示的法師們只不過是說說而已,也不見得他們能做到多少。他說:不是這樣的,不管他做得如何,但對我生起了歡喜的覺受,他們的開示讓我體會到了心和法相應的感受。從此在他心裏,覺得每個人都比自己強,也從內心深處懂得了謙卑低下……作爲一位領導者,能在叢林下,埋名隱姓,隨大家一起修行,實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聽了這位修行者的經曆,大家也許會問:我要怎樣才能與法相應呢?

   對于初學者來說,要讓你的心與法相應,首先必須依于佛的教來行,佛讓做的一定去做,不讓做的一定不做,如此善用其心,就能發現心和法在相應當中。所以佛教講聞思修,光是聽聞遠遠不夠,還要去思維它,應用它,天長日久才會得到其中的好處。

  又如我們念佛的人,如果你和念佛相應,肯定你行住坐臥,從早到晚,無論做什麼,都不離開這句阿彌陀佛。爲什麼說持名念佛是徑中徑又徑,就是因爲念佛很簡單,只要你肯去做就好,我們沒有這樣去做,當然心就不能和佛相應了。

   我們學習《無常經》,每天念《無常經》,是教我們要修無常觀的,如果無常觀修得起來,心和法相應了,你對世間的東西一定能放下。

   所以當心和法相應的時候,他住在與法相應的覺受當中,每天就能法喜充滿了。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來修與法相應吧!

  

✿ 继续阅读 ▪ 培養自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