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與用心
如瑞法師
我們天天要發好願,要發成佛的大願。而在成滿大願的過程當中,出家人持戒是根本。
我在閱讀一些尊者傳記的時候,會特別地去注意這一點。因爲既然佛說持戒是根本,那看看祖師大德是不是這樣去做的。我發現,不管顯教的、密教的,越是成就大的人,他對戒律的研習越是深入。顯教我們都比較了解。你看密教的,比如:阿底峽尊者、宗喀巴大師、世親菩薩、無著菩薩,乃至于世親菩薩四聖弟子當中的聖解脫軍,這些尊者,出家以後,都是深研聲聞戒,不僅深研,而且條條持守!所以,我們修學佛法,千萬不要離開了本。一定要把我們的基礎打得結結實實。所謂的結實,就是學了以後,一定要去思維、去用的。我們現在持戒的條件這麼好,持什麼戒,都可以的。
隨著普壽寺修建的完善,我們很多都會進入到一種現代化的管理。有些人就說:“我們不要這麼好,我們就是要去吃苦。”吃苦是應該的,但是不行無益的苦行。條件好一些,是爲了讓我們,從身體等各個方面,便于修道。少事少累嘛,沒有那麼多的事做了,一心精進的投入修道,不是更好嗎?我們知道,天須菩提,佛最初度他的時候,可以給他王宮裏的享受待遇,他都能夠悟了道。所以說悟道在心,要從我們的心裏面來認識,什麼是道,怎樣地修。如果我們能用上心,一切都能夠融于道中。所以,與道有得,這才能稱之爲“德”的。接著就要現行于行。一個出家人,他的行爲如何,也就知道他于道得到了多少。所以我們同學,都要扳住指頭,好好地算算帳,要把它弄清楚,不要一天分別我修顯呀,修密呀,坐禅呀,內觀呀,種種。不管修什麼也離不開戒,也離不這顆心的。
我們一定要珍惜每一天,反觀于內心,真正地學一點用一點。我們現在是天天研習,但六祖大師不識字也不讀書,他爲什麼可以開悟呢?所以修行應該向內心求。我們衆生的修行當中,常常把種種的煩惱乃至于罪惡的念頭,都壓在心裏,不肯發露出來,不肯找辦法去解決,積壓久以後,爆發出來的東西,就是那些所謂的幻境,又是魔來了,這來了,那來了。所以種種的魔境的現前,都沒有離開自心的。
作爲一個修行人,就是要用佛法把自己培養得坦坦蕩蕩,讓人一看就覺得你清純內澈,裏外如一。所以爲什麼有些修行人,就像夢老一樣,到九十多歲了,還是那麼天真爛漫。因爲在佛性上面,沒有那麼多七七八八的東西,讓我們的心越純淨越好。
所以煩惱是自找的,感召的魔境也是自找的。讓我們以持戒爲根本,好好地善用其心,久久地自然身心清淨,成佛的大願一定能早日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