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修行者涅莫之問答錄

  大修行者涅莫之問答錄

  普巴紮西仁波切 譯講

  無等上師足下作頂禮!

  吉祥薩迦班智達賜予具恭敬及信心、精勤修學精要之大修行者“涅莫”之教誨。

  爾之第一問題:何爲舍棄今生之因?答曰:即爲認識輪回無有實義。

  第二、何爲舍棄今生之緣?答曰:現見輪回之過患。

  第叁、何爲舍棄今生之量?答曰:背舍世間八法。

  第四、何爲舍棄今生之征相?答曰:不爲世間八法所染汙。

  第五、何爲即生成就之見量?答曰:身由老死中解脫,並成就四身之本體。

  第六、何爲無記之業?答曰:無有了別任何賢劣果實之業。

  第七、何爲回向?答曰:將善因導向所欲求之果位。

  第八、何爲發願?答曰:即爲獲得圓滿果位之渴求。

  第九、何爲吉祥頌之要義?答曰:以谛實之加持,獲得賢果之殊勝之詞。

  第十、證悟之心與叁藏四續是否契合?答曰:證悟之心分二:證悟空性與證悟現空不二。首先觀證悟空性與叁藏四續是否契合?若爲契合,則聲聞之滅谛即成與其相合,然滅谛已墮單空,且與大乘所宣之要義亦非契合,因大乘乃一切顯密之總集。證悟現空不二與其契合:未被微細之惡作染汙,即爲持戒之基地——律藏;健行【衆多禅定融爲一體】等叁摩地,均由彼而生起,即爲經藏;認識色至遍知間之一切所知法,即爲論藏。證悟內外一切殊勝緣起,其中已具四續。

  第十一、自心中是否具叁寶?答曰:心僅爲單空或識別空分中不具叁寶,但于認識心之明空不二中即具叁寶之種子,若證得無二之意,現前即爲叁寶。

  第十二、殊勝悉地乃依上師與本尊何者而得?答曰:二者分離之修行皆不得殊勝之悉地,若證得上師、本尊、叁世諸佛、自心、一切輪涅等無二之時,即能顯現殊勝悉地。

  第十叁、如何方成具德之上師?答曰:獲得密咒續部之要義與無顛倒之殊勝灌頂,此即成具德上師。若未獲得灌頂,此上師縱然賢善,僅爲名言上師。譬如出家者即爲具足性相之堪布,未出家者即不具性相之堪布般,若稱爲堪布亦僅是名言而已。如頌曰:“未獲灌頂無上師,未出家者非堪布,不具戒律即無善,無有皈依非信士(非佛教徒)。”所言即爲此意。

  第十四、于佛之一教言中,是否具聞思修叁慧?答曰:依止佛(上師)之一教言,即具叁種智慧。其語之本體乃一切善逝語之事業矣!

  第十五、諸佛教言中,何爲最殊勝者?答曰:依種種所化之根機,一切皆爲殊勝。若以共同而論,唯密乘最爲殊勝。

  第十六、證得自心即空性,是否爲佛?答曰:僅證單空之見解非爲佛;若證得一切所知之法,則能成佛。其證悟分二:勝義中無有所證而證,世俗中所有一切皆各自而證。

  第十七、具證悟者,有無所承許之法?答曰:吾勝義中,無有所證之見解,故無有所承許之法。然于名言世俗中,由于通達所知五明故,堪稱爲具智慧者。

  第十八、你處有無識別心之自性者?答曰:我處具有衆多了知勝義中無有所證之心,名言世俗中通達所知法之智者。但心無本性,僅知心性尚有不足,故應慎重修行。

  第十九、若未獲心之自性,僅廣積福德資糧,能否獲得暫時之快樂?答曰:若未證心之自性皆爲空性,僅積累福德資糧即不得解脫之樂,但仍成獲得上至叁有之頂之因。倘若不積累福德資糧及不識所知之法,僅證得單空,非爲佛果。因聲聞滅谛及空無邊處亦具單空之見。因此,通達一切所知之法,並證得心之本體無有所證之見,無勤而通達即爲佛果,此乃一切續部之密義。

  第二十、修無上部(古印度一宗派名)者何時成佛?答曰:某些補特伽羅雖證得單空之見,然方便之功德尚未圓滿;有者補特伽羅,雖具功德,然未證心之空性;又有補特伽羅雖具此二者,然未能善巧利用;某些補特伽羅雖具他法,然不具加持之傳承,未能生起淨相,故彼于佛果極其遙遠。吾(佛)乃此等一切圓滿,于無佛可成之中而成佛矣!

  第二十一、爾之根本上師爲何尊?答曰:吾之根本上師乃叁世一切善逝之身語意之本體、第六大金剛持吉祥薩迦欽布也。

  第二十二、何爲根本上師之相?答曰:已得寶瓶等四灌頂,宣說生起次第等四道,預祝(特意安排祥瑞、吉兆)化身等四身。總之,佛于續部中如何宣述,即如是奉行者,彼爲圓滿佛之補處,亦爲根本上師。此外,未依佛之教誨,未得灌頂,不宣說行道,不預祝等,雖作印證,及積累如應(依其所宜之義)之福德資糧,然已成聲聞滅谛之教言。故此等種姓者,非爲大乘補特伽羅之根本上師,因其非爲大乘之道。如《彙集》中曰:無便離智易墮聲聞道。《毗盧現證》中曰:“不具方便之智慧,修行即能清淨者,此乃一切大勇士,趨入聲聞而宣說。”故以方便爲次要,智慧爲主要者,則已墮入聲聞之滅谛矣!

  第二十叁、智者班智達與古思裏二者,何者速得佛果?答曰:所謂古思裏乃不標准之音,應稱古薩裏,乃善士之意。蓋有不依諸佛之道之古薩裏,亦有不依諸佛之道之班智達,二者非成佛果。複有已成佛之班智達與古薩裏,是故,顯教之班智達與古薩裏,二者皆能成佛,但須叁大阿僧祗劫等方可成就;密咒之班智達與古薩裏,乃由內中【一切外在上師本尊等皆彙聚于內修行之義】預祝(特意安排祥瑞、吉兆)故,迅速即得佛果。

  班智達乃通達內外一切所知之智者,古薩裏乃外斷除一切戲論、內修持要義者。若現證菩提,初應通達一切所知法,並以聞思而斷增益;次修持叁摩地之精要,複斷增益,現證一切所證之法,次第而成就者爲班智達,古薩裏亦應如是而作修學。總而言之,智者乃成佛之捷道,然《寶璧經》曰:“誰若十大阿僧劫,聞法並于衆宣講。倘若刹那作修行,此者福德勝于彼。”如是所言,豈不成相違?此密意爲:首先,應通達所知之要義而作修行。尚不知如何修行便作修行者,豈具如是之功德。《律經》中曰:“若未奉行叁藏,故不依幽靜作修持。”《俱舍論》曰:“初應具足聞及思,複應精勤作修行。”阿阇黎大聖曰:“若不依止名言法,即不證悟勝義見。若不證悟勝義見,則不獲得涅槃果。”複于一切經中廣說:“即聞異門,便能解脫。若未能依聞而得解脫,故當作修行矣!”如是所言。

  爾乃具德之者甚希有,倘若修持密咒之道更爲善妙。具德汝之善解答,吾已證得一切見,亦已通達一切法,故吾無余得圓滿。大修行者涅莫之善解問答錄,暫時已圓滿。

  吉祥圓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