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戒能陶冶自性

  受戒後要守戒,戒即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戒即止惡防非,停止一切諸惡,奉行衆善,防避犯錯。受戒後要本看“止惡防非,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去做,那即是守戒。在行爲思想上盡量將惡停止,盡量去做善,幫助旁人。要時刻防備自己有不合理、不合法的思想及行爲。此是戒之意。持戒佛子要注意此點,能否照著去做?

  各位皈依叁寶後,對佛法僧要時刻存著恭敬心。因爲一切唯心造,若心常恭敬叁寶,久之自然與叁寶合而爲一,而成爲佛寶、法寶、僧寶、戒寶。皈依佛後遇到佛像均要恭敬禮拜。佛經均要放在世俗書上,及尊重的地方,佛經最好尊重整齊的放,不可放在樓梯邊人走路的地方,要放在幹淨的地方。要時刻尊重佛法僧之戒,切不可存輕慢之心。

  持戒就是清靜自性,把自性所有的烏雲黑暗一掃而空,不守戒則烏雲重重無盡。越不守戒,烏雲越多,就好像天空的烏雲一樣。人不守戒,則在自性上産生染汙烏雲。你不守戒,不是別人受傷,而是自己受傷,自己的自性受傷。所以我們必須嚴守戒律,持戒就是正法,不持戒就是末法。

  我們聽聞佛法不須貪多,唯重止惡防非,能知能行。“諸惡不作,衆善奉行。”這就夠了。當佛要入涅槃時,因阿難尊者以四事問佛,其中問及當佛在世時以佛爲師,佛入涅槃後,我們應以何爲師?當時佛鄭重的告訴出家、在家弟子須“以戒爲師”。所以我們念皈依時,也念皈依戒,就是以戒爲師。你想真正學佛法,就須以戒爲師,非在口頭上說戒、戒、戒,須在心裏戒。五戒不犯,則心裏光明。犯戒的人,你聽他講話,則知道裏面總有個鬼,叫他講話不能揚眉吐氣,理直氣壯。他後邊總是有一根繩子在拉著他,就好像鬼拉住他的尾巴,叫他害怕。

  無論我到什麼地方,不知爲什麼?雖然我身上沒帶槍、子彈等等武器,但有些邪裏邪氣的人,見到我就害怕,甚至害怕得戰戰兢兢的連話也不敢講,看也不敢看我。今天我告訴你們爲什麼?因爲他們不守戒,一天到晚住在烏雲裏,在黑暗裏躲看,見不到光。不守戒就是末法的表現,你們要護持正法,就要守戒。守戒非叫人守,要自己守。不守戒則自性受傷。自性受傷就是染汙、黑暗,就好像鏡子上蓋了很多塵埃,照不得人。我們的自性就像鏡子一樣光明。我們原本都有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自性是光明無量的,但因不守戒,光明就顯不出來,記憶也不好了,什麼都不好。爲什麼人愚癡?就因不守成。還有現在一些弱智兒童及低能兒童,也是因前生不守戒,所以就如馬、牛一樣愚癡,雖有人身而無人智,不但愚癡且顛倒。

  就像今天有個人來問我,他是第幾地菩薩?根本他連菩薩的邊都還沒有摸看,就問自己是第幾地菩薩?你說可憐不可憐?這一類人都是不守戒,所以變成神經發狂。

  佛就是大智慧,誰有大智慧,就像佛一樣。不能成佛,就是因爲不守戒。佛生生世世都是在守戒,絲毫戒也不犯,所以證得佛身,有叁身、四智、五眼,六通。要是每一個人都能“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就是守戒。

  

✿ 继续阅读 ▪ 主觀智能推動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