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上都傳說,寺院裏不養老,不養小,請問如何發心出家,到老年齡大了,生活不能自理,無人管怎麼辦?請師父慈悲開示。
寺院裏對出家人不養老,不養小,這個情況在我們寺院不存在。只要老了,我們有能力,都會養的,小的我們也不會丟掉的。但是有一點,凡是在這(大悲寺)出家,我首先問他,將來沒有吃的,沒有住的怎麼辦?他們得回答正確,回答正確了才允許出家。有的回答:那不行,我得有保證才行,不保證我不出家。那肯定不能讓你出家,就有這能力也不允許你出家。
我跟他們講,我出家是做好准備,第一個,沒有住的,沒有吃的,將來老了幹嗎,死在臭水溝裏就完事了,這就是我的歸宿,沒有別的第二條路。還老不老小不小的!(輕聲微笑)這些養老的事——了道了道,就拿生命去換去,還想到老,沒有意思。出家人隨時做好犧牲,一旦是衆生需要的時候,把命舍去就完事了,這就是我們的歸宿。
但是呢,你看越是這樣,咱們的條件反而還挺好。有的居士發心,說:師父,你們這有的僧人,他沒說老,就僧人的家屬,如果沒人養活了,我們都替你養活,不管老的小的都養活。你越無所求,反而越有人幫你。雖然他這麼發心,但我們從來沒有把自己的親屬往那送過。
也有的發心:師父,我們這寺院蓋完了,小寺院。是不是就歸給你們了,你想怎麼用都行,你看看是給你們還是如何?我說我們不要,你要是建了,這個小寺廟自己留著得了,你就不要給誰了,我們不要。後來他一看越不要,說,師父只要你需要,你們隨時都可以來。甚至你們父母沒人養活了,兒女沒人養活了,或親屬朋友沒人養活了,都可以送我這來。我不光負責住,還負責養,吃住一切都管。這個發心我們隨喜贊歎。但是我們修的是無所求,不會采取那種方法。
所以說修行,首先就是別考慮你還能活著,修行就是要死,把這條心死掉。要不,你說出家,還爲了將來,爲了生活去出家,就沒有意義了。
佛教出家有一條規定,都是依“四依法”而出家受具足戒。四依法其中有一條,必須乞食生活,乞食生活得日中一食。進行乞食生活,就是要飯吃。如果你不能進行乞食生活,不能日中一食,是不允許剃度,不允許出家的。咱們這裏出家,每次有人出家,出家前都要問這些的。所以說出家人都是依四依法而出家的,不會想到有老有小,養老養小的問題。
但是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會舍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