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七章 惡還本身▪P2

  ..續本文上一頁壽者,就會成就大仁慈。所以我們大家修道的時候,你記住了,誰要是罵你,那肯定是來成就你的,你別不認識,你不認識就上當了。你要是認識了,生歡喜心,而不去計較,你就會行大仁慈。

  你行小仁慈,人家不理你;你行大仁慈、行無上道,人家來看看,你真行無上道啊?就來罵你。人最怕侮辱,誰也受不了罵,左罵右罵,一會兒就罵急眼了。你就算嘴不動,心裏起嗔恨心也不行,人家就會罵你。你如果不動,因爲在你的眼裏無衆生,沒有罵和不罵之說,沒有這個相,沒有衆生。如果罵你就生嗔恨心,你不就有衆生了?那到底有沒有呢?實際上沒有。

  我們修道的時候,常會遇到這種幫助我們成就的因緣。有很多的時候,在你修得最好的時候,最覺得得力的時候,你覺得打坐最舒服的時候,“咣”一香板打你,你那時候就生氣了,“哎呀,我在這坐得最好,你怎麼就打我呢?”打你?他哪是打你,他是成就你的大仁慈。看你快成佛了,“得了,你還差一步,我推你一把。”

  本來是幫你推車上坡,你卻起了個小心眼,“哎呀,壞了,他來幹嗎?來偷我車上東西來了。”完了,你一說他,他就不推了;不推了,你就上不去,反而還退了。如果你要是不但不說,而且能忍住,甚至生起歡喜心,這一下就到位了。

  你越行無上道,越有人考驗你。你覺得你正修得好好的,這兩天打坐可清淨了。那你就等著吧,前面不是敲門,就是在你床上弄點什麼動靜,讓你防不勝防。你最防不住的地方,最要緊的地方,它肯定給你捅一下子,弄得你酸溜溜的不舒服,就是這麼回事。你想成就,說“我修行怎麼有這麼多魔?”實際上,哪是魔啊,那都是幫助你,好事情。你認爲是魔,真是魔嗎?你要是把它當成魔看,就行不了大仁慈;你要是把它當成助道看,也行不了大仁慈。你得把它當成什麼看呢?它就是你,你就是它,只不過是一種真正的助緣,它是一種甘露,一種幫你成就的因緣。

  所以說,你要那樣去做,能夠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去想,馬上就接受過來了。你就是念幾遍這幾句話,就等于把那東西裝過來了。裝進來了以後,你要知道,那可是無價之寶,真了生死。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知道大仁慈。

  後面講的就是,“佛默不對,罵止。”什麼是不起嗔恨心?你說“我不生氣,我不生氣……”瞅著那個人,瞪著眼睛說“我不生氣”,不好使。你瞅著他,你能不生氣呀?佛呢,默不對,因爲佛沒有衆生相、我相、人相、壽者相,所以佛不會上當。所以說,你只要不上當,那個罵人的馬上就停止了。爲什麼停止呢?因爲佛成就了,他不停止怎麼辦?是不是?爲什麼停止呢?是因爲佛默不對,什麼也不講,而且佛通過他已經證得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佛利用他——他只是給佛做一個“磨刀石”。佛利用它而成就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既然成就了,那就再用不著“磨刀石”,“磨刀石”就撤了,就算完了。

  佛非常慈悲,對于罵佛的人,佛從來都是給予很大的寬恕。比如說歌利王把佛的胳膊都砍掉了,佛還是發願:“等到我成佛的時候還得救你。”歌利王還得在地獄受苦。那沒辦法,誰讓他割佛身體呢?是不是?罵佛也跑不了,但是佛最後還要去救他。所以我們大家要知道,在嗔恨面前,一定要利用好它,你千萬別浪費,要浪費就太可惜了,浪費最好的因緣。

  具體的還有很多,我就不講了,下回再給你們講。還有提婆達多墮進地獄,因爲謗佛、害佛,墮地獄去了。最後,佛還派阿難去看他。佛就這麼大慈悲。但是不管怎麼地,你如果罵佛,那肯定下地獄,所以我們不能罵佛。但是,如果別人罵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做這種想,反而把罵轉化爲甘露。本來是毒藥,最後就變成甘露了。我們做這種解,比較正確。

  好,今天就講到這裏。

  昨天講了第七章,“惡還本身”,就是講了行大仁慈。有個大仁慈,必然會有人來反對,我們應該知道。佛在世的時候就有個提婆達多,提婆達多謗佛、分裂僧團,還推石害佛,利用醉象去害佛等等,並且非常惡毒。但是佛沒有接受,不管他怎麼害佛,佛都不起嗔恨心。那大象一見到佛就跪倒了,外道反而更加服氣。提婆達多由于害佛的原因,最後進入地獄。進入地獄了以後,佛還打發阿難去問候,說你在地獄裏好不好,身體怎麼樣,愉不愉快,每天做什麼呢?提婆達多說:“我在度衆生呢。”爲什麼佛在世還有提婆達多這樣的人出世?就是因爲佛行大仁慈的關系,必然有無量佛要助道,從反面來助我們的道,提婆達多也是其中一個,他從反面來助佛成就,助我們的道。

  佛前生當國王時,提婆達多就做善知識。而佛成爲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他又進行了各種的表演,通過表演,最後佛又化解了,使佛的威望越來越高。所以這就是一種助緣,從另一角度來幫助佛弘法。佛給他授記,說無量劫以後成佛,叫天王如來。佛又講了,如果有人說提婆達多害佛,即是謗佛。因爲誰也害不了佛,佛不接受這個禮物,所以他害不了佛。所以佛說,如果有人說提婆達多“害”佛,那就是謗佛。佛不受其害,是提婆達多來助佛成道。我們應該知道這個關系。

  所以說,我們見惡的時候應該往善想,善解反而心不受其害,不但不受其害,而且還能早成佛道。我們爲什麼受其害?就因爲我們接受人家的“禮”,人家說你一句、罵你一句,你就接受。接受,你就受其害;你不接受,他就害不了你。你不接受的結果是兩人同時成佛道,他也成,你也成。他不過是惡還本身,先受果報,但是最後由于你不接受,同時還能度他。明白這個道理嗎?

  像那個歌利王,割佛的四肢,佛不接受,最後歌利王還成爲佛的大弟子憍陳如尊者。雖然暫時墮落地獄,最後出來以後成爲佛的弟子而成佛道,就是這麼個道理。提婆達多也是,佛不接受,不接受他的“禮”,最後的結果是提婆達多無量劫以後也成佛道。

  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夠無嗔,不去發嗔恨心、不計較,這樣的話,不光是自己得度,而且所有的人都能度。你想,害他的人都能度,何況沒害他的人,是不是?那更能得度。明白這個道理嗎?

  像太陽一樣,雖然有烏雲來擋住了,但是由于太陽不和烏雲一樣,所以太陽還是太陽。烏雲被風輕輕一吹,吹開了;不光吹開烏雲,同時還照亮了天下。無嗔恨心就像太陽一樣,如果無嗔,沒有誰不能被照的,你害也好、不害也好,都能照著。如果你要是跟他一樣,你也同樣變成烏雲。

  這是我們應該知道的,這個是第七章。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七章 惡還本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