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果不去寺院,不懂得如法護持叁寶,還算不算居士和信徒?究竟如何護持爲如法?

  問題十、

  第二個問題:佛法依靠僧傳,佛法是否住世全靠僧衆住持弘揚。在家居士是護持位,護持叁寶是居士的本分,護持是爲佛陀的正法久住。如果不去寺院,不懂得如法護持叁寶,還算不算居士和信徒?究竟如何護持爲如法?

  這個他已經講了,佛法是靠僧傳,因爲佛規定末法時期,說法主,行來主,坐禅主,講法主都是由僧來擔當。就佛在世時候,授戒也是由僧來傳的。包括釋迦牟尼的父親受五戒的時候,佛不是親自給授的,是由僧給授的。所以說佛法得靠僧團來住世弘揚。

  在家居士是護持位。什麼叫護持位?是護持叁寶的位置,來修行。爲什麼居士有很多,修行的多?成就的少?因爲他把這個位置給顛倒了。

  比如說,一個市長去當警察去,警察去當市長。你說那個市長在交通亭上,坐在交警那塊指揮,他會把這個交通給指揮亂了。那警察去當市長呢?能把整個城市計劃全都打亂,他不懂啊。所以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因爲他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說僧是修行位,居士是護持位,如果各在各位,他們的作用都能發揮,而都能成就。

  爲什麼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大居士成就呢?就因爲他們是護持位,他們把自己的護持位看得很重要,很重要。比如祇樹給孤獨園的那個孤獨長者。爲什麼他最後成就了,開悟了,甚至佛給他引出城門了?因爲他護持叁寶,他用黃金鋪著這塊地,給它買下來,來供養叁寶,所以他成就。還有末利夫人等等的,爲什麼成就?因爲他們知道他們的位置是護持位,所以成就,這個很重要。

  我們現在的居士呢,有很多到寺院要幹嘛?要爭奪修行位。“師父,我得到道場。我得……師父,你這修不修行啊?允不允許我念佛啊?允不允許我打坐啊?”他問這個。我給他回答,我說:“我們這裏只知道幹活,不知道修行。你還是上別的地方去吧!”因爲他的位置找錯了。

  有的居士來了,我說:“你來幹什麼?”“我就是來叁寶幹點活。”我說:“留下。”你要說幹活我就給留下。因爲什麼呢?不是說我們缺工人,缺幹活的。而是我們需要的是懂得自己位置的修行者。你自己的位置都找不正,你怎麼修行?佛法就亂套了。

  爲什麼有很多的寺院現在是居士當家?就因爲他不知道他是護持位,而且他要奔著修行位去。什麼事都他說了算,最後就代替了佛法僧,將來的結果就是要下地獄,這是要下地獄的罪。所以作爲居士一定要加小心,千萬千萬一定找到自己的位置。到哪個寺院別說我來修行來了,我就是來幹活來了,我來發心。

  別說是居士了,就一個沙彌“挂單”,從僧人來講,一個沙彌來“挂單”了。如果他到寺院的客堂,說:“你幹什麼來了?”說:“我來挂單了。”只要這句話一說,馬上就不給挂單。因爲你是什麼?你是沙彌,不具備挂單的資格。挂單是什麼?是到這裏修行。所以說不具備挂單的資格。

  那沙彌到寺院應該怎麼說呢?“我求忏悔來了。”求忏悔。一聽求忏悔,那客堂師父:“留下吧!”他是真正知道他是沙彌位。什麼叫求忏悔呢?“我就是來發心行苦行,爲大衆來服務的。”這樣的人可以留下。

  所以說常住這條規矩啊,可能很多居士不知道。有的居士來到寺院也說:“師父我要挂單。”我們也就知道居士不知道,所以也不說破,也沒辦法,怎麼說?說:“你不具備挂單資格。”他就不好意思了,是不?實際上居士是不能出去說挂單的,連沙彌都不能說挂單。你想一想,沙彌只能說來求忏悔。那我們居士到寺院說什麼呢?只能說我來發心護持叁寶,幹點活吧,消消業障。這樣才符合你的身份。

  是不是我這麼說,身份低了呢?不是。就像警察站在警察位置上,市長站在市長的位置上,各在其位。這樣整個的佛法就能運作起來,都能成就。如果位置顛倒,他就不能成就。

  比如說佛法僧,我們都知道,佛法成就了佛,但是一切法又由佛說的。如果你把法放在佛的前面,就結罪,就是錯誤。必須把佛放在法的前面。佛、法、僧這麼個次序,那就是如法,它就不結罪,我們就能修行。你看,這個位置都不允許顛倒,何況我們作爲一個居士,對護持的這個位置更一定要清楚。

  如何去護持佛法算如法呢?第一個,不要給僧人錢。居士一見面就要給僧人錢,認爲這樣供養是一種虔誠心。對于你來講,確實是虔誠心,但是同樣一條,由于你不如法的供養,會造成僧人的犯戒行爲。僧人是不允許摸錢的,所以說不能供養金錢。我們居士一定要懂得戒律。

  如果不摸金錢,我們怎麼樣來護持呢?那我們就看看僧團裏有哪些困難需要我們來解決、來幫助的。但是你首先要明白,不是叁寶需要你,是你需要叁寶這塊福田來給你培福。有的人啊,到寺院他講:“師父,我來護持你了!來看看你們有什麼困難,我來幫助幫助你們。”我聽完了,只能說是笑一笑,我知道他好心。你想,我連錢都不要,一天一頓飯,我都乞食生活,我要什麼?我什麼都不要。但爲什麼有的東西還收呢?因爲給你種福田。

  我給大家再講一個例子:在美國有這麼一個州(地區),有幾個要飯人,經過幾年的要飯啊,他們都富裕了。這個州裏做個決定,說這些要飯人已經都富裕了,我們這地方不允許再要飯了,要飯人已經能自理了,他們應該轉移了。最後這個決議下來把所有的要飯人用車給送到別的地方去了。

  送走幾年以後,過去這地方很安甯——送走以後,這地方賭博、打架、吵架這些刑事案件,還有很多其它的事情不斷的發生。大夥就納悶了:過去那麼多要飯的人在這塊,反而沒這些事,這要飯的走了反而多出這麼多事?經過研究,包括宗教人士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地方不能缺少要飯的。因爲這個人不布施,他這個道德不能提升。只有經過不斷的布施,道德才能夠提升,而且人心就平了。所以說他們發現要飯的很重要,是他們的需要。最後州裏又重新作個決定,派出代表把所有那幾個要飯的人又請回來。

  我們說一說,到底誰需要誰啊,是不是?我們一定不能顛倒。我們有很多居士往往認爲:叁寶需要我們居士護持。這實際上是一種大慢心。應該怎麼看?應該是叁寶給我們成就的機會,給我們因緣。是我們的福田。讓我們早日成佛。我們抓住機會別失去,這才是正確的。所以說不能顛倒。

  什麼叫如法護持?改造你不正確的知見,成就你,就叫如法護持。有的說,你看師父辦什麼事都離不開我。實際上人家那是鍛煉你,成全你。因爲我們有感到,咱們這裏的僧人,很多跟我講:“師父,咱們進深山吧!”早就想進深山,原先就厭惡就不想在鬧區裏呆,就這個地方我們認爲也是“鬧區”。

  我們這的僧人就想進深山裏去修行。但是有一點,佛法不興盛,正法不住世,誰來起這個帶頭作用?所以說我們還有這個因緣,要把這個法要繼續傳下去,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不能進深山,反複給大家講。

  有的師父也說:“師父,咱們幹嘛要蓋那些房子?”我說:“你不蓋房,怎麼給衆生種福田?另外是給咱們蓋嗎?給後人留下一點東西就完事了。早晚一天我們要進深山。”

  所以說護持一定要知道叁寶的心,這樣你才會珍惜叁寶,知道怎麼樣去和叁寶一條心。你在護持位成就,他在修行位成就,成就的結果沒有區別,但修行的方法有所不同。這個一定要清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