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七、
第六個問題:弟子發心出家了,但是聽師父講的有關修行的開示後,在了解了僧團的修持之後,弟子發現很多事情根本做不到,差得太遠了。有人說:“那你就還沒有發心出家。”僧人行住坐臥都在爲衆生表法,自己既然還沒有達到這個標准就發心出家,對這個僧團也不負責任。應該生起不退道心,再發心出家嗎?
這個問題就是說,他被眼前的困難給嚇住了,也就是說被眼前所看到的現象,給欺騙了。他不相信自己。應該看到,別人能做到我就能做到。不是做不到,是完全能做到,就看你有沒有決心。既然發心出家了,當然了,我們心裏對僧團的修持,感覺到有很多難處。實際上難處在哪?是你沒往前走,你往前走它就沒事了。
就像看到一條河,覺得那河很深,“我說什麼也過不去!”走到半道他就回去了。實際上,他並沒有到河岸邊來試驗,“我要趟水,到底是能過去,還是過不去”。他就回頭了,是自己在精神上被嚇倒了。所以這就不行。
你應該有個什麼精神呢?就是不撞南牆絕不回頭。“就撞南牆我也不回頭,我一頭就撞死那塊就完事了!”你若有這種決心,沒有過不去的。有句話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是不是?過去還有那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你看著山好像沒路了,但到山跟前保證能找出路來。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就看你做和不做。
也不在于你平時怎樣。你說“我過去在家裏都是條件優越,嬌生慣養,很多事情沒做到”,都不存在的。你的這個決心,就是無價之寶,你有決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你比如說,燃指,你說疼不疼?擱火燒一下肯定疼。你看咱的僧團和咱的下院,那麼多燃指的,他們覺得也不疼,就是疼也是一陣就疼過去了。他們有那個決心,他們敢于做的時候,這個疼痛它就會降低。要平時我們別說碰一下,火柴燎一下就覺得受不了了,燒個水泡就得歇幾天。你看看一個指頭燃掉了,他都能克服,所以說關鍵是在于你的決心。你決心大了,外面的一切事物就會相對的退下了。所以佛講,外面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相,都是假的,只是根據你自己的決心大小,來決定事物的難和易。
所以說既然發心出家,你就應該說“僧團這些修持我一定做到,我甚至比這還要做得好,還要努力。我生生世世不生退道心。我身體不行,或有什麼毛病我會克服。真有一天,我就躺那塊,我爬著也要走下去”。你得有這種決心,說:“我爬不了,我滾著走。”你有這種決心,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原先我閉關時想過那麼一個事。因爲從五臺山走回來這個腳受傷了,又非常涼,那時候就給自己判斷可能是脈管炎。也想過一旦是脈管炎怎麼辦?就得截肢啊。要截一條腿,我說這個有拐杖;如果要截倆腿呢?可以坐那個獨輪車,或用兩個拐杖,也可以走,還可以乞食;如果要是沒有胳膊了怎麼辦?你還能去乞食嗎?後來我一想,還可以滾著走呢!就做這樣想。做這樣想之後,現在腳也沒鋸掉,手也在,反而比以前還好了。
所以有句話:“置于死地而後生。”你不要害怕,就看你敢不敢去置于死地而後生的問題,一切事物都看我們決心的大小,你決心大了,困難就往後退;你決心小了,困難就往前拱。你面對的就是一個紙老虎,把它當作真老虎你就被嚇破膽了。你不就是個老虎嗎?你不就是想吃我嗎?我就喂你得了!你就把腦袋伸到老虎嘴裏,老虎它就不吃了。我這麼說,但你可別試驗。你要真試驗,真吃了,那我就妄語了。
但是我講的就是,你真心去布施的時候,必然有一個好結果。你看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就因爲看到老虎餓了,小虎崽要餓死了,他就以身去喂虎,以身飼虎。他的師父和同修都勸他,說,你不用去喂虎,你好好修行,將來你修成了,度他不一樣嘛!你說多有道理。釋迦牟尼佛不這麼想,等我修成了,它早就餓死了。我現在不舍身,什麼時候舍身?都說慈悲、慈悲,我不能等到將來去慈悲,慈悲只有眼前,沒有將來。于是釋迦牟尼佛當時就把自己身體扔給虎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就成佛了。他的師父可能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就比他晚成佛。
他爲什麼成佛那麼快?他就是當下那個心,沒有第二個想法,什麼快和不快,成道不成道,我先不管他。老虎現在就有困難,我現在就是爲了老虎去做事情,爲了衆生的利益去做,成不成佛我先不放在眼前。我先看看怎麼解決老虎饑餓的問題。他這一念心,成佛就快。等我們要打好幾個念:“這一旦死了,這道修不成了?那些親屬會怎麼說我?朋友怎麼看我?”叁想兩想就退道了。
所以說我們不成就,就是因爲沒有這一念心的關系。生死在哪啊?生死不是你整個的生命在生死之中,就在于你念念之間。你一念正確,就了一個生死;念念生死,你念念了,它必然能了脫生死。所以說這個問題,就是自己應該不要被困難嚇住。